不知道大家對《西游記》里的東海龍王印象如何?
小時候追劇時,覺得東海龍王人還怪好的,那么大一個領導,猴子不講規矩就去要東西,他居然真給了。
如今在職場打拼多年,細讀小說,才發現東海龍王這號人物,哪是什么老好人,就是一個妥妥的心機男,難怪人家能坐到一宮之主的這個位置。
你見他對誰都客客氣氣,那只是他會審時度勢,對強者妥協,是為了左右逢源,換一個弱者試試,人家分分鐘就變臉,讓蝦兵蝦將收拾你。這種人肚子里時時裝著自己的小心思,真要動了他的蛋糕,別以為他看起不計較,一定是會被秋后算賬的。
小說對東海龍王著墨不多,但作者對這個人物刻畫非常用心。
猴子學藝歸來,想找一件稱心的兵器,為啥會想到找東海龍王呢?因為四猴智囊團給他建議:“我們這鐵板橋下,水通東海龍宮。大王若肯下去,尋著老龍王,問他要件甚么兵器,卻不趁心?”
猴子一聽,立馬開開心心地去了。
接下來猴子和東海龍王敖廣的互動就很有意思了。
首先咱們猴子也精著呢,拜碼頭很有一套,他是懂立人設的。他給看門的夜叉自報家門“我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孫悟空,是你老龍王的緊鄰……”
這個名號自然在一開始就把敖廣給唬住了。
龍王的應對也堪稱經典。他先是以禮相待,親自迎接這個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上仙”。盡管孫悟空當時只是個無名小卒,但龍王秉持著“對任何人都客氣,輕易不得罪人”的原則,耐心與之斡旋。
在孫悟空索要兵器的過程中,敖廣表面還是客客氣氣,卻一直在暗中觀察,思考對策。
敖廣這種人心機深沉,妥妥的職場老油條,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他一開始并沒有拿出最好的寶貝,而是通過依次拿出不同重量的兵器,來試探孫悟空的實力。
從大捍刀到九股叉,再到畫桿方天戟,敖廣在一步步評估孫悟空的斤兩。
當發現孫悟空能控制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時,敖廣徹底明白,眼前這只猴子實力遠超自己,于是他果斷選擇妥協,不僅送上如意金箍棒,還召集其他三海龍王湊出一副披掛。
這里,也體現了他的心機。
他已經清楚自己不是孫悟空的對手,這個厲害的家伙又是他鄰居,想到以后三天兩頭來打麻煩,敖廣就腦瓜子疼。
他召集三海龍王一起獻寶,也相當于把三個兄弟都拉下水,讓大家共同面對難題。
當南海龍王敖欽提議動武時,敖廣卻制止了。他深知孫悟空的厲害,不想讓自己的龍宮成為戰場,便以“我們只可將此事表奏天庭,請玉帝定奪”為由,把難題拋給了天庭。
后來,東海龍王給玉帝的奏折更是讓人見識到他的“文筆功底”。
奏折中寫道:“近因花果山生、水簾洞住妖仙孫悟空者,欺虐小龍,強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要披掛,騁兇騁勢。驚傷水族,唬走龜鼉。南海龍戰戰兢兢,西海龍凄凄慘慘,北海龍縮首歸降。臣敖廣舒身下拜,獻神珍之鐵棒……”
瞧瞧,這奏折寫得,把自己描繪成了一個受盡委屈、逆來順受的可憐形象。說自己“舒身下拜”,乖乖獻出寶貝,可對自己制止其他龍王動手一事只字不提。
還把南海、西海、北海三位龍王形容得無比凄慘,用“戰兢”“凄慘”“歸降”的狼狽,反襯自身“舒身下拜”的從容。
敖廣這么一寫,既凸顯了自己的“識大體”,又夸大了孫悟空的惡行,把自己擇得干干凈凈,把其他龍王的表現也扭曲得面目全非,為的就是讓玉帝重視此事,派天兵天將收拾孫悟空,而自己則不用承擔任何風險。
在后續與孫悟空的交往中,龍王更是深諳“留一線,日后好相見”的道理。即便孫悟空曾經大鬧龍宮,他依然愿意在孫悟空取經途中提供幫助。
東海龍王的這些行為,反映出了職場上位者的一些手段。他們懂得審時度勢,知道什么時候該妥協,什么時候該借力,也明白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保護自己的利益。
看完本文,你學到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