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再有一個月,2025年5月10日,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就要正式施行。
這場醞釀多年的改革,徹底終結了戶口簿對婚姻的捆綁。
當一對北漂情侶在朝陽門婚姻登記處僅憑身份證完成登記時,他們或許并未意識到,手中的結婚證正承載著中國社會治理的深刻轉型。
根據新規,內地居民辦理結婚登記僅需提供身份證和無配偶等事項聲明,離婚登記也只需身份證和結婚證。這一調整直接回應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4.93億的人口,人戶分離的現實需求,實質是讓公共服務隨人走,而不是人跟公共服務走。
全國通辦政策讓婚姻登記進入“一證通辦”時代。試點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國累計辦理婚姻登記“跨省通辦”49.2萬對,平均每對節省往返費用超2000元,減少奔波時間至少3天。這一變化不僅是流程優化,更是對《民法典》“婚姻自由”原則的尊重。
數字化核驗已構建起新型信任體系。民政部與公安部數據實時共享,婚姻狀況全國聯網核驗準確率達99.7%。人臉識別、指紋采集等生物識別技術已介入婚姻登記,在西安高新區婚姻登記處,初婚登記平均耗時已壓縮至4分鐘,這背后是2000萬條婚姻登記歷史檔案的電子化工程在做強大支撐。為什么需要這個工程?為了讓冒名頂替、重婚等違法行為無所遁形。
當然,戶口簿的退場猶如投入湖面的石子,必然在社會層面激起層層漣漪,必然導致一些社會觀念的震蕩,傳統家庭的權威受到嚴重挑戰,
當遠在千里的父母反對自己的兒子結婚,將戶口本層層上鎖的時候,他們的兒子,一位深圳的年輕打工者已經用身份證在城中村完成了結婚登記。
在河南某農村,一位老人因無法接受兒子“用身份去領證”,拒絕參加婚禮。
在上海某婚姻登記處,一位母親哭泣著表達了自己的無力感,她對女兒說:"我不是反對你們結婚,是怕你將來后悔。"
婚姻登記過于便利,必然降低婚姻嚴肅性。
當某些少不更事的男男女女,想結婚就結婚,想離婚就離婚,搞上一地雞毛卻做了甩手掌柜,讓父母和社會來承擔,怎么辦?
還有一類群體,本來就是以婚姻為職業,他們靠“結婚”和“離婚”來謀利。如何抵制這類群體?
這種事情已經在發生,后續會更容易發生。
法律可以改變程序,但改變不了復雜的社會,最終還是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建美好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