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頂尖工科強校的全方位解讀
今天咱們來聊聊哈爾濱工業大學,這可是全國工科領域的頂尖院校。要說這學校有多厲害,從每年的升學情況就能看出一二。有句話這么形容哈工大的升學:哈工大同學每年升學,人數最多的是本校,除本校之外,提及最多的就是清華。所以他們概括自己的升學習況為“清華、本校及其他C9高校”。
這意思就是,除了清華是實力強勁的好學校,其他學校大概率比不上哈工大。這么一說,像上海交大、浙大可能就不服氣了,覺得哈工大經費不如自己,整體排名也沒自己高。但哈工大有底氣,它航天領域比其他學校強。航天在工科里可是高端領域,在航空航天方面,尤其航天領域,哈工大的科研成果廣泛應用于諸如航天工程的“航俄系列”“神州系列”、國家空間站以及衛星技術等眾多項目,又有哪所學校能與之相比呢?
有人說哈工大分三個校區,本部、哈工威(威海校區)、哈工深(深圳校區),還覺得最好的是哈工深,這簡直是胡說。哈工大最擅長的是航空航天,其航空航天的院士班、未來科技學院的院士班以及和航空航天相關的核心專業都在本部。
哈工威本科學生多,研究生少,不少本科學生大一大二在哈工威,大三大四就回哈工大本部了,而且哈工威的保研率也不高,在三個校區里錄取分數相對較低。哈工深的計算機、電子信息、人工智能這類強調交叉學科的專業較多,本科生和研究生數量基本相當。而本部研究生數量遠多于本科生,一系列核心院士班都在本部。
哈工大作為C9高校,既是全國重點院校,又隸屬于工信部,在工信部所屬院校里堪稱“老大”。這學校每年投入3000多人、200多億資金,創造了諸多第一:第一個建立航天學院;第一個讓學生參與研發和發射衛星;第一個研究出能下棋繪圖的計算機;第一個做出全國焊接機器人。
還有人說哈工大“超短裙招生”,這話要么透著酸氣,要么就是不了解哈工大。哈工大要顏值有顏值,要實力有實力,專業過硬,國家又極為重視,拿好資源招生無可厚非。只要分數夠,報考哈工大絕對不虧。尤其是進了哈工大的院士班,每個班基本都有院士當班主任。
進了院士班,不僅本碩或本碩博連讀升學不愁,班主任院士還會帶著其他幾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大一大二加強數學物理基礎教學。到了大三大四,學生可根據院士班方向和自身興趣選擇專業方向。比如韓杰才院士擔任校長期間,同時也是某院士班班主任,他會帶著三個工科院士和中科院士,帶領學生做力學、航空航天、材料等學科研究。
像衛星班、人工智能實驗班、未來科技學院實驗班等,都是如此培養模式。進了這些實驗班,孩子未來發展基本不是在哈工大、清華,就是在國際頂尖名校深造。雖然國外部分學校對哈工大實施制裁,但哈工大在國內乃至國際航空航天領域已發揮重要作用,從這里走出的都是國內一流甚至國際一流人才,他們大多進入國家重要部門、大型科研機構,如中國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工、中國航空工業等集團,從事研發工作,還有的到國內頂尖大學任教。就算成績一般、使命感沒那么強的學生,也能進入華為、中興這樣的企業。
追溯哈工大的歷史,1920年建校,當時叫中國工業大學校,因修中東鐵路而建,是鐵路類學校,采用俄語教學,師資全是俄國人,屬于大工科院校。1928年,學校合并了法政學院和商學院。同年,東北發生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炸死,少帥張學良接管東三省,張學良擔任中俄工業大學校理事會主席,可見學校在東三省定位之高。
1931年,學校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然而,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學校被日本占領。1935年,日本接管學校,將教學語言從俄文改為日語,并指定招收中日兩國國籍學生。到1937年,學校基本被日本全面掌控。不過,日本占領期間并未破壞學校,因為日本妄圖通過建設一所工科強校來開發東三省。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學校進入中俄共管階段。
從建校到40年代這20多年間,哈工大培養的畢業生在國際上認可度極高,尤其在歐美國家,他們遍布世界各地,皆是頂尖工科人才。二三十年代,哈工大影響力就已很大。1950年,學校正式回歸祖國懷抱。當時,哈工大是全國為數不多工科建制齊全、學科建設完整、實力強勁且典型學習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樣本院校,全國僅有兩所,哈工大便是其中之一,很快被評為全國重點大學。
新中國最早的五所全國重點大學中,北京有四所,外地僅有哈工大這一所。50年代,哈工大堪稱全國各工科院校師資的“母校”,派遣了大批師生支援其他學校建設。50年起,學校開始改造,加強工科建設,58年逐漸由民用轉向軍工,成為服務國防與經濟建設的多學科科技綜合類院校。
70年代,因中蘇矛盾激化,哈工大部分師資遷至重慶,與哈軍工二系合并組建重慶工業大學。但到73年,又全部遷回哈爾濱,不僅帶回所有物資,還合并了哈技工二系。同時,留在哈爾濱的哈工大也沒閑著,將黑龍江工學院、哈爾濱電工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哈工大。六七十年代,許多學校或分解或停辦,哈工大卻依舊發展,到70年代已非常強悍,且未受太多沖擊。
78年恢復辦學后,很快恢復招收研究生,80年代初就有了博士點,本科、碩士、博士教育全面發展,成為全國重點大學,航空航天專業布局優勢愈發明顯,當時北航難以與之相比,工科實力可與清華比肩,浙大、東南大學、華科、武大等都無法與之抗衡,已然成為全國頂級重點大學。
此后,哈工大發展迅速,既是最早的985、211高校,80年代就設立了威海校區,后來又入選雙一流高校,該有的資源、經費一應俱全。建國后,學校一直致力于航空航天方向發展。如今,像天眼開眼、神舟系列(如今已到神舟20號),以及儀器、探測、制導、自動化、機械、電器、航空航天材料(包括深空材料、深海探測材料)、高鐵焊接、神舟系列返回艙焊接技術等,都有哈工大的貢獻。
可以說,哈工大開設的工科專業,只要放在本部,基本都是國之重器,在航空航天等工業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比如焊接專業,建校伊始就在蘇聯支援下建立,當時就是全國第一,現在更是世界領先,像核潛艇焊接、第三代核反應堆技術中的焊接技術,皆出自哈工大。哈工大在機器人、航空航天、自動化、機械、計算機等領域全面開花,優勢專業眾多。
哈工大每年畢業生約3900多人,其中升學人數將近2800人,且這2800人中80%選擇本校升學,學生對學校認可度極高。全國很少有學校的學生像哈工大同學這樣認可自己的學校,畢竟在他們看來,全國能比哈工大強的,也就清華了。
再看就業,哈工大畢業生大多進入頂天立地的大央企總局,如中國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工等,還有的到國內頂尖航空航天院校任教或做科研。學校實力強勁,擁有23個專職院士,培養出123個院士、400多個航天領域的總工、169個大學校長和書記、144個省部級領導以及40多個共和國將軍。
至于錄取分數,630 - 640分也能報考哈工大,但保研時優勢不明顯。650 - 670分報考,性價比相對較高,優勢開始凸顯。670分以上優勢更突出,要是能達到680分以上,就有機會進入院士親自指導的院士班,獲得“金色”本碩博連讀機會,未來有望成為國之棟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