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下百斤后,才敢說的 6 句大實話:
1、"餓瘦的身材,真的會加倍反彈"
節食減肥的人短期見效快,但身體會開啟"饑荒模式",身體會優先分解肌肉(因為肌肉耗能高),保留脂肪(備用能源),基礎代謝值會下降。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就會出現熱量過剩的問題,暴食的欲望也會讓人比原來更重。
真正持久的瘦是學會和食物合作,而非對抗。減肥期間,不要制造極端熱量缺口,安全熱量缺口是300-500kcal/天(約每天少吃1碗飯+多走30分鐘),運動結合飲食,才能健康的瘦下來。
2、90%的'自律'其實靠習慣,不是意志力。
當你每天靠咬牙硬撐去抵抗美食、逼自己運動,遲早會迎來崩潰暴食或徹底擺爛的那天。真正有效的是:把零食換成水果、用小號餐具、優先選擇步行路線,讓健康行為"自動化",比咬牙硬扛輕松十倍。
3、體脂率比體重更重要,肌肉才是身體的“寶藏組織”。
同樣體重的人,體脂率不同,身材可能天差地別。肌肉密度高、體積小,而脂肪松軟、體積大。肌肉比脂肪消耗更多熱量,肌肉量高的人,即使躺著也比肌肉少的人消耗更多能量,更不容易復胖。
只關注體重的人,減掉的可能不是脂肪,而是水分甚至肌肉。而肌肉的流失,反而會讓身體代謝變慢、體型松垮,甚至更容易反彈。
4、維持體重往往比減肥更難
減到目標體重只是開始,當你減肥后,身體會通過激素調節(饑餓素下降、瘦素上升)和代謝下降,在1-2年內試圖把你拉回原點。
很多人在完成減肥目標后,容易陷入"獎勵心態",比如吃塊蛋糕,獎勵一杯奶茶,吃一頓大餐,當你幾次放縱后,舊習慣重新占據上風,體重悄悄反彈。只有把健康習慣變成日常,才能徹底"重置"你的體重設定點。
5、提升肌肉量,才是對抗代謝下降的王牌"。
減肥,基礎代謝值才是關鍵。基礎代謝值占總代謝65%以上,節食掉秤時,流失的肌肉會讓代謝越來越低,形成"喝涼水都胖"的體質。
而身體每增加1kg肌肉,每天多消耗13-25大卡,這意味著你躺著都比別人多燃燒熱量。每周2-3次力量訓練(深蹲/硬拉/俯臥撐),蛋白質吃到1.6-2.2g/kg體重,可以促進肌肉合成。
6、熬夜晚睡的人,更容易發胖。
連續熬夜3天,身體各方面的狀態就會下降,皮膚變差,新陳代謝水平減緩,大腦遲鈍,會影響工作效率。
當你熬夜的時候,體內的皮質醇水平會提升,腰腹更容易堆積脂肪。當你睡眠時間<6小時時,體內的饑餓素會飆升,第二天也容易攝入更多高熱量的食物,脂肪分解效率也會下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