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人,一年四季手腳都是冰涼,特別怕冷,即便是炎熱夏天,手腳仍是冰涼?
從中醫看來,很多時候是因為身體里“陽氣”不足,這個陽氣就像體內的太陽,可以給全身提供溫暖,如果陽氣不夠強,熱量供不上去,手腳這些離心臟遠的地方,就容易最先冷起來。
本身體內陽氣虛弱,不能抵御外面的寒氣,除怕冷、手腳冰涼外,還有明顯特征,是舌頭變得又大又白,表面也變得光滑濕潤。
其實,體內的陽氣與脾腎兩臟有關這是為什么呢?
中醫認為“腎為陽氣之根,脾為陽氣生成之本”,腎藏有精,也是陽氣的根本來源,可以溫煦全身,如果腎陽不足,會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
脾主運化,脾氣充足,運化才能正常,將食物轉化為充足的陽氣,溫養身體;如果脾氣虛弱,不能充分轉化為陽氣,會出現四肢倦怠、腹脹、稍微吃冰涼食物、容易便溏。
因此,要想提升陽氣,調理脾腎是關鍵
針對這種情況,今天,邀請脾胃專家唐永祥主任介紹一個火力猛的中成藥——桂附理中丸。可以補脾腎陽氣,讓虛寒的身體逐漸溫暖起來!
方里肉桂附子溫補腎臟陽氣,炮姜則是給脾胃補陽氣;把脾腎陽氣補足,將體內虛寒邪氣趕走,四肢、肚子也能逐漸溫暖;
陽氣旺下行需要經過脾胃,脾胃功能好,通道才能順暢,用到黨參、炒白術、炙甘草,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祛除脾胃中的濕氣,使脾胃功能正常,更好地生成陽氣。
還有種情況,如果陽虛,體內血液流動不暢,生成瘀血,阻礙氣血流通,無法滋養筋骨,引發腰腿疼痛、關節痛、酸軟無力等。
這時候,就不能只是簡單地吃桂附理中丸,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加減用藥,經辨證后,加入化瘀血,壯筋骨的藥材。
下面結合一則醫案來看看。
36歲的劉女士,近段時間肚子一著涼,就會腹瀉、但不覺得痛,特別怕冷,肚子也是冰冷的,連空調都不敢吹,手腳心還總冒汗
一看他的舌頭顏色淡、舌苔發白,把脈發現脈沉緩、還帶點緊,診斷是太陰虛寒,脾胃的陽氣不夠,升不起來;
所以開桂附理中湯加減:制附子、干姜、黨參、生白術、炙甘草、桂枝等。(中醫一人一方
服用一周,拉肚子次數少了,也不那么怕冷,但手腳心還是冒汗。繼續調整藥方,加入茯苓、白芍、防風、黃芪等。
服用兩周后,期間沒出現腹瀉,也不怎么怕冷,手腳心只是輕微出汗,繼續鞏固調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