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老張蹲在瓜棚外頭抽煙。
煙頭明滅間,他盯著天看了不下十回。村廣播晌午就說了,今夜魯南有場帶雹子的急雨。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老張這片瓜苗剛露頭七天。
往年這時候頂多是“地皮濕”的小雨,今年預(yù)報卻說“短時強降水”。他摸了摸塑料棚的竹架,竹竿子在風里晃得他心里發(fā)慌。
村東頭的李大爺也沒睡。他家三畝桃園剛掛小果,最怕雹子“砸臉”。“秋老虎厲害,倒春寒難纏,咋這會兒還來這一出?
”他蹲在桃樹行間直嘆氣。
氣象站的雷達圖紅成一片。
魯西南的降雨云團正往東南滾,邊緣帶著白花花的雹云。
可老張記得,上周鎮(zhèn)上農(nóng)技員還說“近期氣溫穩(wěn)當,放心春播”。雨點砸在棚頂時,老張猛地站起來。
噼里啪啦的聲響里,他聽見有雹子“咚咚”砸塑料布。借著手電光一看,好幾株瓜苗歪在泥水里,心尖兒跟著往下墜。省道邊上的農(nóng)資店亮著燈。
老板老王摸黑搬塑料布,嘴里嘟囔:“后半夜還有兩撥雨,這會兒搶貨的怕是要踏破門檻。
”門口停著三輛三輪車,車斗里堆著剛賒來的防雹網(wǎng)。天亮后村頭聚滿了人。王大叔捧著幾棵爛葉的番茄苗直搖頭:“頭茬苗就這么毀了,補種來得及不?
”婦女們圍在一起算損失,有人突然問:“去年保險賠了七成,今年報險電話多少來著?”鎮(zhèn)上農(nóng)技站的小趙來了。他踩著滿腳泥挨家看苗,手里的筆記本記滿了補救法子:“葉面肥抓緊噴,倒伏的苗扶正別硬掰。
”可老張盯著地里的水洼犯愁:“這土泡透了,再下兩場怕是要板結(jié)啊。”村口大槐樹下的廣播又響了。“未來三天還有對流天氣,各家把排水溝再挖深半尺。
”聲音混著風傳過來,李大爺拍了拍老張肩膀:“咱莊稼人靠天吃飯,可這天也得咱多盯著。”鄉(xiāng)郵員送來份氣象簡報。
老張看不懂衛(wèi)星云圖,但“極端天氣頻次上升”幾個字刺得他瞇眼。想起二十年前那場雹災(zāi),全村絕收的情景突然在腦子里冒出來。
村西頭的新育苗棚亮著燈。幾個年輕人正在調(diào)試自動卷膜機,電機聲在夜里格外清晰。“光靠老法子不行了,”帶頭的小伙抹把汗,“咱得給莊稼也裝上‘防彈衣’。
”雨停時天邊泛著灰青色。
老張蹲在棚里數(shù)幸存的瓜苗,數(shù)著數(shù)著突然笑了:“還好留了備用苗,明早就能補栽。”他摸出手機,給在外打工的兒子發(fā)消息:“回來吧,地里的活兒,得學(xué)點新門道了。
”這場夜雨過后,村支書辦公室的電話沒停過。有問補種補貼的,有打聽氣象預(yù)警APP怎么下的,還有人想聯(lián)合買防雹設(shè)備。窗外的桃樹在風里搖晃,花瓣落了滿地,可枝頭的小果子還牢牢掛著。
農(nóng)技站的小趙在筆記本上畫了個重點。他發(fā)現(xiàn)受災(zāi)嚴重的地塊,大多是沒搭高壟的老園子。
“得趕緊辦培訓(xùn)班,”他筆尖敲著本子,“老經(jīng)驗得配上新技術(shù),不然老天爺一變臉,咱就抓瞎。
”老張站在田埂上望著遠處。
云層又在天邊聚起來,可他心里沒那么慌了。
手里攥著剛領(lǐng)的氣象預(yù)警手冊,封面上“科學(xué)防災(zāi)”四個大字,在晨光里格外清楚。莊稼人都知道,天氣這事兒琢磨不透。但今年這場帶雹子的夜雨,讓大伙都多了個心眼。
是接著靠“老黃歷”種地,還是趁早學(xué)些抗災(zāi)的新法子?
這個問題,在每個蹲在地里的人心里打轉(zhuǎn)。臨了老張又蹲回瓜棚。
他輕輕扶正一株歪倒的瓜苗,看著葉片上的水珠滾進泥土。“老天爺給難題,咱就得想辦法解,”他自言自語,“總不能讓這點子風雨,把一年的盼頭砸沒了。” 莊稼人靠天吃飯,可這天底下的事兒,總得咱們多上心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