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漢蹲在田埂上,煙袋鍋子對著天比劃。
麥粒灌漿正緊呢,老天爺這臉色比翻書還快。昨兒還見他蹲在村口大樹下,跟幾個老漢念叨著啥。農歷四月十一,莊稼人的眼睛都釘在云彩上。
小麥穗子鼓著勁兒長,就盼著日頭足、雨水勻。“四月十一晴,三日見白面”,老輩人這話在村里傳了幾十年。可要是日頭毒過了頭,河底都能曬出裂縫來。
“四月十一日頭笑,泥巴河底變成路”,這話聽得人心里發緊。玉米苗剛破土,棉花籽才冒芽,沒水咋往下長?前兒鄰村老張頭還說,去年旱得玉米葉子卷成繩。
這邊怕旱那邊怕澇,南方的稻田正等著分蘗呢。
“四月十一連綿雨,麥子水中魚兒吃”,這話不是嚇唬人。麥穗泡在水里發霉,連魚都搶著吃,多糟心。村東頭王大爺掰著指頭數,說農諺準頭有七八成。
可現在天氣預報天天播,年輕人都說老理兒過時了。去年四月十一東邊村防了澇,西邊村沒準備,損失差老大。李老漢不識字,卻能根據云彩變話,比書本還靈驗。
他總說,老輩人拿汗珠子攢下的經驗,錯不了??蛇@氣候變化快,單靠老俗話也不踏實。
手機里的天氣預報,他每天都讓孫子念好幾遍?!八脑率挥炅芰埽氖逄煊瓴恍?,這話到底準不準?
今兒早起天陰沉著,李老漢站在門口直嘆氣。
麥田里的麥子已經泛黃,就等著晴天曬一曬。要是真下起來,搶收都來不及,麥穗子全糟蹋了。玉米地剛澆完水,再下雨怕要澇著根。
棉花苗才長出幾片葉,經不起雨水泡。
村里的年輕人說,現在有科技,不怕天氣變。
可李老漢覺得,老俗話和新科技,都得信。老俗話是老輩人的智慧,新科技是現在的幫手。
兩者結合著來,種地心里才更有底。就像去年,聽了農諺又看預報,收成還不錯。今年這天氣,到底會咋樣?
誰也說不準。
但莊稼人心里清楚,不管晴雨,都得早做準備。
旱了就澆水,澇了就排水,總不能等著老天爺幫忙。
李老漢掐滅煙袋,扛起鋤頭往田里走。不管明天是晴是雨,先把地里的活兒做好再說。
“有雨無雨,就看四月十一”,老輩人這話還在耳邊響。可現在的莊稼人,既要盯著天,也要靠自己。
老俗話是汗珠子砸出來的經,新科技是咱瞅天的眼,倆都離不得。這收成的賬,終究是靠雙手算出來的,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