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募捐或慈善募捐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無論是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還是社會普通民眾都會遇到過并且也都用實際行動具體參與過。一般來說,募捐或慈善募捐是針對遇到天災人禍或重大疾病或因某些原因導致的生活困難的特殊群體的一種救濟方式,這種救濟方式彰顯了社會層面的完善性。
當然募捐或慈善募捐必須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捐與不捐是個人自由,任何人或組織都無權強制別人捐款,二是捐多捐少是個人自愿,任何人或組織都無權規定捐款數額。但在現實當中,很多地方都存在著變相或強制性統一捐款的現象,這就讓募捐或慈善募捐失去了它的應有之義,也會引起負面效應。
很多地方的不少機關事業單位在要求募捐時還存在著項目不明確或含糊不清的現象,這很有可能就是變相募捐,按照人員的職級或職稱規定具體的捐款數目,職級或職稱級別越高,捐款數目就越高,這就是強制性募捐。在這些募捐或慈善募捐的群體當中,作為事業單位人員的教師群體也自然是經常遇到變相或強制性捐款。
記得2019年廣西某市的高中老師們收到通知,根據上級部門要求,學校將開展“獎教助教基金”募捐活動,每位教職工至少捐款100元,上不封頂,籌集到的資金作為發放給優秀教師的獎勵金,這種做法不僅罕見因為“獎教助教基金”的資金是來源于教師自身的捐款而且還很奇葩因為限定了教師捐款的最低限額。
之前在網上看到有山東教師在當地問政平臺上投訴的截圖(如上圖所示),當地教育系統強制要求所有教師捐款,高級300元,中級200元,其他100元。正如這位老師所問:捐給誰?捐款賬號能否公布?教師是否有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捐或者不捐?工資都沒發下來,教師也需要生存生活,能不能體諒一下教師?
這一連串的發問也確實問到了教師的痛處,尤其對于工資時常被拖欠的教師來說更是如此。一直以來很多地方都存在著拖欠、克扣或挪用教師基本工資、績效工資、鄉村生活補助、鄉鎮工作補貼、班主任津貼甚至是地方繳納部分的住房公積金和社保費用等等,連工資都拖欠的地方也是要求教師按照職稱級別捐款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