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地球-生命系統早期演化團隊的科研人員與美國科研人員合作,建立了迄今數據最全的寒武紀和奧陶紀三葉蟲體型數據庫,并通過對三葉蟲體型演化的綜合研究發現,氧含量或是生物體型控制的重要因素。該科研成果于北京時間5月3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
經過對三葉蟲體型數據庫的全面分析,科研人員得到以下認識:全球尺度上寒武紀和奧陶紀三葉蟲體型演化呈現階段性,即體型在某些事件中發生快速變化,之后長期停滯,直到下一次變化事件。海洋缺氧時期三葉蟲體型較小,而氧氣較為充分時期三葉蟲的體型也較大。這種相關性再次為氧氣對生物演化的控制提供了重要實證。相比溫度,氧含量是更基礎的生物體型控制因素。當氧含量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氣候對體型的影響才逐漸顯現出來。
該研究顯示,環境惡化導致的三葉蟲體型減小會比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整體減少早數個百萬年,這說明大型三葉蟲面對環境變化更為敏感。三葉蟲的例子再次說明大型動物的滅絕可能是環境惡化的警鐘,這為我們理解今天的生物多樣性危機提供了參考。
△古生代早期寒武紀與奧陶紀全球三葉蟲體型的演化模式。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