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舊影,芳華滿堂。
一代名伶程硯秋與梅蘭芳、荀慧生、尚小云并稱為中國京劇“四大名旦”。澎湃新聞獲悉,“秋月春風”一代名伶程硯秋經典影像收藏展將于5月3日起在杭州觀象藝術空間展廳對外展出,共展出戲裝照、劇照、肖像照與生活合影照76幅,集中展現了程派經典劇目的代表照片,如《沈云英》、《文姬歸漢》、《英臺抗婚》、《鎖麟囊》等。
程硯秋在京劇《聶隱娘》中飾演聶隱娘的戲裝照 原作尺寸:19cmx12.9cm 銀鹽照片
“何必當年無定河,且聽一曲眼前歌。座中掩面人多少,檢我青袍淚獨多。”這是馬敘倫先生寫給京劇名角程硯秋的一首絕句。
程硯秋(1904年1月-1958年3月),知名京劇男演員,工旦角,京劇程派藝術的創始人,與梅蘭芳、荀慧生、尚小云并稱為中國京劇“四大名旦”。
北京容豐照相館攝程硯秋便裝肖像照原作尺寸:19.5cmx12.9cm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銀鹽照片
程硯秋生于旗人家庭,后家道衰落開始學藝。他13歲登臺,佳喉善唱,嗓音清亮高亢,后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利用低回婉轉的音色,另辟蹊徑以氣催聲,從聲韻字音上做文章,在音色、咬字、氣息、節奏等歌唱表現方法上創立自己的風格,形成了幽咽婉轉、柔中有剛,明顯區別于其他流派唱腔的鮮明特色,將京劇旦行的聲樂技巧推進到一個獨特的新高度,時有“無腔不學程”之說。
展出現場
程硯秋曾說:“我在京劇藝術其他方面所下的苦功,流的汗水,一點也不比用在創造唱腔上的少。把程派等同于程腔,那真是對我太缺乏了解了。”在唱腔之外,程硯秋的表演注重生活真實,他要求表演時要做到“演誰像誰”,情節、人物、處境、情感不同,動作和神氣自然不同,要在合乎戲曲法度的基礎上,合乎常理。
在表演中,他追求舞臺形式之美,在他疾步如飛的圓場步伐,勾、挑、撐、沖等多種水袖技法中,都有著堅實的武術功底。他的舞姿根據劇情自由組合,千變萬化,具有強烈的舞臺表現力。他在編排新戲中進行大量音樂、唱腔創作,使得藝術構思與演唱技巧可以恰當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舞臺形象,做到了聲情、詞情與曲情和諧統一,《紅拂傳》《鴛鴦冢》《青霜劍》《文姬歸漢》《春閨夢》《鎖麟囊》等均是其代表作。
湖南長沙裕新公司照相館攝程硯秋在湘中演出時與當地各界人士合影照原作尺寸:40.5cmx32.4cm1935年銀鹽照片
程硯秋在京劇《虹霓關》中飾演東方夫人的戲裝照原作尺寸:19.6cm×13.2cm1929年銀鹽照片
此次在杭州展出的照片,不僅帶觀眾感受歷史的菁華與燦爛,一幅幅經過時間久釀的老照片,飽含歲月的芬芳,變得溫潤而柔情,成為了彌足珍貴的藝術品。這些照片凝結了程硯秋先生戲曲人生的華彩瞬間,讓觀者相隔時空與大師交流,仿佛聽得到如泉水般清澈流淌的動人聲韻,看得見水袖的云中漫步,步法疾行如風馳電掣,身形穩坐如鐘。
展覽共展出戲裝照、劇照、肖像照與生活合影照76幅,集中展現了程派經典劇目的代表照片,如《沈云英》、《文姬歸漢》、《英臺抗婚》、《鎖麟囊》等。同時,以多種形式呈現程硯秋先生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最為俊秀的個人影像、賑災義演、旅歐戲劇考察的照片。圖像證史,這些影像展現了先生立志創新,高風亮節,精益求精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的氣節。
此次展覽的主辦單位是杭州市攝影家協會與北京時代嘉影,地點在觀象藝術中心(世融商業中心),展期從2025年5月3日延續至5月10日。
程硯秋在京劇《八蠟廟》中反串飾演黃天霸的戲裝照原作尺寸:19.2cmx13.9cm銀鹽照片
程硯秋在京劇《御碑亭》中飾演孟月華角色的劇照原作尺寸:33.5cmx15.5cm銀鹽照片
程硯秋在京劇《文姬歸漢》中飾演蔡文姬的戲裝照 原作尺寸:19.3cmx9.3cm 銀鹽照片
程硯秋在京劇《文姬歸漢》中飾演蔡文姬的戲裝照 原作尺寸:19.3cmx9.3cm 銀鹽照片
(本文據主辦方提供資料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