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訊 AI數字人、58到校智能駕駛、場地機器人、機器人跳舞……這個五一,湖南湘潭職工把創新玩出了新高度。4月30日至5月1日,2025年湘潭市職工創新成果展在湘潭萬樓·芒果青年碼頭摩天輪景區廣場開展。600余項職工創新成果“C位”亮相,讓參觀者直呼“過癮”。
4月27日為首個“湘潭工匠日”,為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湘潭市總工會精心籌備、傾力組織的這場展示活動,以“我愛湘潭我的家·紅色匠造·智創未來”為主題,讓廣大職工創新成果“C位”亮相,立體展現工匠風采,彰顯勞模工匠群體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此次展示活動由綜合展區、分展區、直播區組成,共設置27個獨立展位,近70家企業、高校參展,600余項職工創新成果成為“吸睛王”。
各個展區獨具特色,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一側是湘潭紙影戲、龍牌醬油、燈芯糕等傳統工藝,另一側則是“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鉆機系統模型、場地無人機、點巡檢機器狗、可交互人形機器人……將“煙火氣”與“科技感”充分融合,生動展現職工創新的時代演進。
湘鋼首次引進的點巡檢機器狗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目光。點巡檢機器狗可實現設備運行狀態的遠程實時監控、AI故障檢測和標準化電子化流程管理,有效降低值班人員的勞動強度和作業風險,提高巡檢效率。
湖南工程學院帶來的可交互人形機器人化身 “舞蹈精靈”,靈動起舞,舉手投足間驚艷眾人;湖南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協作機械手變身 “智能書生”,揮毫潑墨,盡顯科技魅力。
“轟轟……”隨著觀展人群不斷涌入,賽車油門轟響,越來越多觀展者聚在一輛方程式賽車旁——這是湖南科技大學HTR惟新車隊自主研發制造的大學生方程式賽車。該校機電工程學院大二學生、惟新車隊隊長程嘉豪滿臉自豪,“從設計、裝配到進入賽場,由團隊自主完成。”
《金陵十二金釵》《白蛇傳·水漫金山》……岳塘區展位里,各色折紙作品栩栩如生。這些作品的創作者是湖南省折紙工藝大師、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賀桂華,今年81歲了。“折紙,做了一輩子,也愛了一輩子。”2018年,賀桂華被岳塘區總工會評為“岳塘匠師”。
“什么是創新”“如何開展創新”……直播區,身穿藍色工裝的全國勞動模范劉新新意氣風發,在觀展職工的火熱提問中“開講”。這次創新成果展,他還帶來了不少自己的創新成果,其中就有利用1350塊廢鐵、對接4286焊縫,變廢為寶打造的《變形金剛》。
展示期間,湘潭市總工會邀請勞模工匠、職工創新達人來到現場,讓他們從幕后走到臺前,以“線上+線下”模式,與廣大觀展職工群眾分享自己的創新故事,線上直播吸引了13萬余人觀看,以“問答”與“對話”開啟創新思維與勞模精神的碰撞。
近年來,湘潭各級工會組織持續開展各項勞動和技能競賽,積極為職工創新引領搭平臺、架橋梁,構建職工創新工作體系,一批批大國工匠、湖湘工匠、蓮城工匠在技能培訓中應運而生、在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在技能提升中大顯身手。
湘潭成功創建湖南省“湖湘工匠”培養和競賽基地4個,創建市級以上示范性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37家;積極開展技術練兵、技能比武等活動,共產生200余名“市級技術能手”,30余人在國省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積極開展“五小”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職工上報技術革新15200項,發明創造8600余項,推廣先進操作法3500余項,收集合理化建議6.3萬余條,實施5.2萬條,實施率達82.5%。目前,湘潭技能人才總數達18.37萬人,其中24.3%為高技能人才。
“當尊重工匠、崇尚技能、追求卓越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一定會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龐大產業工人隊伍。”湘潭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黃革躍表示,未來,湘潭各級工會將以“湘潭工匠日”為抓手,培厚工匠精神沃土,建立健全職工創新創造激勵機制,讓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在“我愛湘潭我的家”中持續發揮主力軍作用。
(湖南工人報全媒體記者 黃雅群)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