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東道國關系委員會會議上,就美方濫用簽證權限提出嚴正抗議,引發80余國代表共鳴。
聯合國的議事大廳里,電子顯示屏正滾動著各國代表發言的實時字幕。當耿爽將美國拒發簽證的行為定性為"系統性霸凌"時,原本此起彼伏的敲擊鍵盤聲突然停滯——現場超過三分之一國家的外交官都曾親歷過被美方無故拖延簽證的困境。這種集體沉默遠比掌聲更具震撼力,暴露出美式霸權對國際秩序造成的深層裂痕。
聯合國資料圖
美國國務院簽證記錄顯示,2022至2023年間至少有19個國家的326名外交官遭遇簽證延誤或拒簽。俄羅斯代表團全員缺席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特別會議,只因美方在會前三天突然宣布"技術故障";伊朗外長連續三年未能現場出席聯大會議,每次都被美方以"安全審查未完成"為由阻攔。這些精準卡在關鍵會議節點的"技術問題",早已成為美國操弄國際議程的標準化操作。
紐約曼哈頓的聯合國總部大樓前,掛著"歡迎世界各國"的銅制牌匾正在氧化發黑。這座1947年啟用的建筑群,見證著美國如何將國際外交舞臺異化為地緣博弈工具。當瑞士政府公布凍結俄方80.3億美元資產時,相當于每個瑞士公民平白獲得93美元的"戰爭紅利",這種赤裸裸的劫掠撕碎了所謂"永久中立國"的面具。奧地利政府雖未公開凍結數據,但其境內金融機構對俄賬戶的異常風控措施,讓維也納作為潛在總部遷入地的可信度蕩然無存。
聯合國資料圖
中國提出的解決方案正在獲得更多理性聲音的認同。不同于簡單的地理遷移,北京主張重構國際治理體系的核心在于破除"簽證霸權"。這個擁有全球最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2023年向189個國家的代表團簽發14.7萬份公務簽證,平均審批周期僅需3個工作日。在杭州亞運會期間,中國甚至為持外交護照的阿富汗臨時政府官員開辟特別通道,用實際行動詮釋"外交無禁區"的真正含義。
當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因美方拒簽陷入停擺時,中國推動的線上參會機制保障了89%的議程順利進行。這種技術破壁正在動搖美國構筑的物理壁壘——數字簽證、遠程參會、區塊鏈認證等創新手段,使華盛頓再也無法用地理優勢挾持國際議程。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流出的工作備忘錄顯示,已有47%的成員國支持建立多地點分布式會議系統。
聯合國資料圖
這場圍繞簽證權利的博弈,本質是單極霸權與多邊主義的終極較量。當美國還在用上世紀的手段封鎖他國外交官時,中國已通過數字絲綢之路連接起132個國家的政務系統。從新疆自貿試驗區試點的跨境電子簽證平臺,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際組織集聚區,東方智慧正在為癱瘓的全球治理體系注入新動能。聯合國憲章序言中"促成大自由中之社會進步"的承諾,或許將在太平洋西岸找到真正的踐行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