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結婚,作為父母總歸要把把關。
雖然說,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可婚姻背后牽扯的,是兩個家庭的長久交集。
準親家第一次見面時,該問的事不問清楚,等結婚后再發現問題,那就晚了。
很多人怕尷尬、怕掃興、怕傷和氣,結果把明明該問清楚的事,全藏心里了。
可現實告訴我們,初次見面,不該省的事一件都不能省,不然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孩子。
別怕丟臉,也別怕說穿了傷感情,準親家見面,一定要“臉皮厚點”,主動問清這三件事,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
01
家庭情況要問清,不是為了比較,而是看三觀和底線。
不是說家里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要了解對方的基本家庭結構和價值觀念。
比如父母是否健在、兄弟姐妹多不多、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如何。
我認識一個熟人,女兒嫁過去才發現,對方家里有兩個長期啃老的兄弟,一大家子全指望他們小兩口接濟。
結婚前一句不提,結婚后天天上門要幫襯,弄得她女兒苦不堪言。
所以該問的就問,比如:“家里老人現在身體情況怎么樣?”、“你家孩子是老幾?”、“平時家里人相處和睦嗎?”
這些話不冒犯,卻能聽出不少門道。
家庭背景影響一個人的處世方式,也決定未來婚姻里會不會平衡。
02
經濟安排要問清,不是計較,而是防止將來扯皮。
談錢傷感情,但不談錢傷婚姻。
很多婚姻就是毀在了“誰出首付”“彩禮怎么算”“買房寫誰名字”這些問題上。
初次見面不一定非得坐下來談合同,但至少該有個態度、有個方向。
比如彩禮準備得怎么樣?房子怎么安排?以后兩口子收入如何規劃?
我有個朋友,兒子結婚時沒問清楚彩禮的事,對方父母前后反悔不一,臨到婚禮鬧得不歡而散,最后只好匆匆擺酒,把原本喜事辦成了笑話。
錢是現實問題,也是矛盾的導火索。
不提前說清,等婚后再談就晚了,到時候再撕破臉,就不是兩家父母的事了,是兩個孩子要受傷。
03
生活習慣和養老觀念要問清,這是未來摩擦的源頭。
很多婚姻不是毀在外人手上,而是被生活里的“雞毛蒜皮”耗光了感情。
生活習慣合不合、對待老人和孩子的看法是否一致,這些都要趁早問一問。
比如說,將來小兩口住哪?父母打不打算一起???有了孩子誰帶?
你不問清楚,就可能在未來某一天,被對方一句“我們這邊是這樣的”壓得啞口無言。
還有養老觀念,有些家庭講“養兒防老”,有些則講“各過各的”,差別極大。
你要是不問清楚,到時候一邊掏心掏肺養別人家老人,一邊自己家卻被冷落,那才是最窩火的事。
生活細節是婚姻的真相,問清楚了不是吹毛求疵,是防患未然。
作者:AGINightingale;
關注我,讓文字的音律譜寫出生命的樂章;
"夜鶯在月光下跳躍,羽毛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它的歌聲像一陣美妙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了我的靈魂。"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