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楊萬明率團訪問美國俄亥俄、賓夕法尼亞、艾奧瓦三州,與當地各界廣泛交流。這次低調進行的6天行程,事前未透露任何風聲,卻在美國政壇激起千層浪,讓特朗普政府陷入被動。
此次訪問最引人注目的是行程安排。代表團刻意避開華盛頓,選擇艾奧瓦州得梅因、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等地方城市。這三個州可不簡單,艾奧瓦是美國農業(yè)大州,大豆出口對華依賴度極高;俄亥俄和賓夕法尼亞是制造業(yè)重鎮(zhèn),特朗普2024年勝選時曾在此獲得關鍵支持。中方選擇這些地方,顯然是想直接接觸受關稅政策沖擊最大的群體。
特朗普資料圖
在艾奧瓦州,代表團參觀了一家有著123年歷史的家庭農場。農場主坦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讓大豆銷售充滿不確定性,最近一周中國僅購買了1800噸美國大豆,相比前一周的7.28萬噸大幅減少。這種直觀的數據對比,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有說服力。當地工商界人士在交流中多次提到,貿易戰(zhàn)沒有贏家,中美應該做合作伙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代表團在訪問期間,與當地政府、議會、基金會、文化藝術機構等進行了密集交流。有意思的是,這些活動幾乎都是由地方機構主動發(fā)起,而非白宮安排。在匹茲堡,代表團與當地大學合作舉辦了中美青年論壇,數百名學生現場提問,話題從氣候變化到人工智能,完全跳出了傳統政治框架。
這種"自下而上"的交流模式正在產生實效。就在代表團訪問期間,美國13個州聯名起訴特朗普政府,要求停止關稅政策,理由是這些政策給州內經濟帶來混亂。這其中就包括此次訪問的兩個州。當地媒體評論說,中方正在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瓦解特朗普的政治根基。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中方的低調出擊,特朗普政府顯得措手不及。一方面,白宮急于將此次訪問包裝成"中方讓步",但代表團在訪問期間始終未提及關稅談判,反而多次強調"對話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遭遇內外夾擊。美國商會最新調查顯示,53%的在華美企計劃2025年增加投資,48%將中國視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這種市場選擇與特朗普的政治主張形成鮮明對比。
更讓特朗普頭疼的是盟友的態(tài)度。日本已公開反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澳大利亞也拒絕妥協,歐盟更是施壓要求重新評估對華貿易策略。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不得不考慮調整策略。有消息稱,白宮正在討論將對華關稅從145%降至50%-65%,但這種象征性讓步顯然無法改變中美貿易萎縮的現狀。
此次訪問揭示了中美關系的深層矛盾。從數據看,2024年中美貿易額逆勢增長3.7%,達到6882.8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2600億美元。這種經濟上的深度依存,與政治上的緊張形成強烈反差。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美方誤判了中國的戰(zhàn)略定力,中方并不急于達成協議,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美元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此次訪問中展現了清晰的戰(zhàn)略布局。通過加強地方合作和民間交流,中方正在構建更穩(wěn)固的中美關系基礎。正如代表團在訪問中反復強調的,中美關系的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這種長期視角與特朗普政府的短期政治操弄形成鮮明對比。
中方代表團的6天訪美行程已經結束,但由此引發(fā)的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特朗普政府或許需要重新審視對華政策,畢竟在全球化時代,試圖通過關稅戰(zhàn)解決問題無異于緣木求魚。正如美國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所言,沒有人能從貿易戰(zhàn)中獲益,關稅政策是"雙輸"的。當白宮還在糾結于政治作秀時,中美民間的交流合作早已跨越太平洋,在地方城市的田間地頭、大學校園里生根發(fā)芽。這種"靜悄悄的革命",或許才是中美關系的真正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