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最近正忙著準備慶祝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軍隊訓練也在緊張進行。最近他們還亮出了升級版的BMP-1AM步兵戰車。這車看著還是傳統味道,但改動還真不小。說到這里,很多人不禁要問:俄羅斯明明早就研發了更先進的庫爾干人25系列步戰車,為什么還要回頭改老款BMP-1呢?而那個高大上的庫爾干人25,最后咋成了“閱兵車”呢?咱們今天就好好嘮嘮這事。
BMP-1:曾經的時代寵兒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BMP-1這款車吧。它是蘇聯1966年設計的,是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步兵戰車,牛不牛?它不僅能載兵出戰,還配備了73毫米主炮和7.62毫米機槍,火力相當兇猛。當年,這款車簡直是劃時代的發明,把機動性、火力和兵員運輸結合得非常巧妙,可以說是機械化戰爭的經典之作。
可再牛的東西,時間長了也會露出缺點。BMP-1的最大問題是防護太弱,它的車重只有13噸多點,完全擋不住現代戰場上的攻擊。后來,蘇聯又出了BMP-2、BMP-3等改進版本,這些車一度成為俄軍的主力裝甲運輸工具。不過,BMP-1一直生產到1982年,總計造了兩萬多輛。現在,俄軍還是有不少庫存,所以改造升級它還是有點用。
BMP-1舊瓶裝新酒:BMP-1AM來了
其實,BMP-1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升級版了。比如BMP-1P,把原來的反坦克導彈換了新的。但問題是,它那73毫米的炮,早就跟不上時代,火力也不給力。然后到了2018年,俄軍就給它升級成了BMP-1AM,主要改動是換了一門30毫米的2A72機炮,還能額外裝4枚“短號”反坦克導彈。這炮可是BTR-82A步戰車上的主打武器,威力直接翻了倍。
這次改進也不光是火力上的提升,BMP-1AM換了電子化的瞄準設備,自動化程度比以前高了一些,車體內部也升級了發動機,動力拉到300馬力。不過車的總體結構還是沒變,依然老樣子,船形車頭,中央炮塔,后座能坐8個兵,整體車組保持3個人,只不過現在炮手可以用電子設備遠程控制炮塔,技術挺新鮮吧?
BMP-1AM實戰表現怎么樣?
俄烏戰爭里,BMP-1AM是上了戰場的。但說實話,它的表現就倆字:平平。雖然火力比以前強了,但防護和機動性實在是堪憂。考慮到它的車體還是13噸左右,裝甲被打穿的風險比較大。不過俄軍并不甘心啊,又給車加了裙甲、防護網,還裝了煙霧發射器,防護水平比原來好了一點。但老牌軍迷還是一句話總結:底子太老,再怎么改也有限。
庫爾干人25:天降強者還是高不成低不就?
咱來說說那個“閱兵車”庫爾干人25吧。這車是俄羅斯2010年開始研發的,目標就是搞一個全新的中型裝甲平臺。它不只是步兵戰車,還能變成指揮車、急救車、破障車等等,可玩性很高。2015年亮相的時候,它的技術指標直接碾壓蘇俄系的步戰車。
庫爾干人25的設計很現代化,底盤就比那些傳統俄系車高了一截,看著就有點像西方步戰車,那種高級感。它車長7.2米,寬4米,用的是750馬力的YAMZ-780發動機,速度最快能跑到80公里每小時,續航里程有700公里。火力也硬核,配備了一個無人炮塔,裝有30毫米機炮、同軸機槍,還能掛反坦克導彈,射程直接飆到8公里,打坦克、打步兵都不在話下。整個車還安裝了主動防御系統,防護能力妥妥提高。
庫爾干人25為啥落寞了?
問題來了,這么牛的庫爾干人25,怎么就成了閱兵擺設了呢?主要原因有兩個:技術復雜和造價過高。
庫爾干人25用了好多先進技術,比如主動防御系統、布置的煙霧發射器等,這些東西聽著厲害,但也把車子搞得特別復雜,可靠性一時間難以保證。再說成本,據估算,這車單價可能高達400萬美元,比升級版的T-72BM3還貴。而俄軍一向追求量大成本低,這車顯然不合適燒錢。
另外,俄烏戰爭爆發后,俄軍更加注重性價比和生產能力。像庫爾干人25這種技術復雜、成本高企的車,只能無限期擱置。技術再炫也是個擺設,最終淪為了閱兵場上的“觀光戰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