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案頭盆景里的方寸天地,到山野間的繽紛世界,再到智能溫室里的花團錦簇……在福鼎,姹紫嫣紅不再只是季節的饋贈,更是一座城市產業轉型的生動注腳。在這里,每一株花木不僅綻放出自然的美麗,更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希望,譜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福鼎的春天里,聆聽花開的聲音,感受“美麗經濟”帶來的時代脈動。
點擊觀看視頻↓
王念奈,福建省盆景藝術大師。自1996年推開盆景藝術之門以來,這位將半生心血都傾注于盆景創作的藝術家,用一把剪刀詮釋著對盆景藝術的執著追求。他巧妙地將福鼎特色農產品轉化為藝術珍品,讓白茶老樁訴說歲月滄桑,令梔子花開演繹生命華章。
在潛心創作盆景藝術的同時,王念奈還致力于將盆景藝術的火種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將這份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人。
在王念奈手中,福鼎的盆景藝術正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另一邊,鄭宗標則在苗木市場撕開了另一道口子。
在前岐鎮鳳桐村,500畝苗木基地如綠色海洋,10萬棵苗木在此拔節生長。眼下,它們的足跡已遍及浙江泰順、蒼南及閩東各地,但鄭宗標的視野早已跨越山海——他堅信,當田間苗木蛻變為“行走的藝術品”,福鼎花木定能在全球景觀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
當然,要實現花卉苗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育苗環節同樣至關重要。過去,福鼎花農們的育苗室里,多是從外地購進的“二手種苗”,去年,福鼎市花卉產業園在政策扶持下拔地而起,很好地填補了福鼎花卉繁育市場的空白,讓“育好一棵苗”成為撬動產業升級的新支點。
在福鼎市花卉產業園的核心區,三朵花撐起了產業骨架——蘭花、杜鵑、梔子花。這三種花卉不僅是地域特色的生態符號,更承載著這座海濱小城的經濟密碼與人文溫度。
福鼎花卉產業的溫度,不僅在花卉的生長里,更在對人的關懷中。在與殘聯合作的培訓課堂里,殘疾人朋友們學會了種植花卉、培育盆景,讓陽臺變成“小花園”,也讓生活長出“新希望”。
與此同時,福鼎還選擇向“云端”突圍,通過與電商直播的創新聯動,讓“指尖技藝”變身“線上經濟”。
花卉產業的日漸興起,讓不少鄉村也陸續走上了“花路”,一場由花卉引領的鄉村振興實踐正在管陽楮樓上演。
2017年,馬振城懷揣著照顧年邁父母的心愿,回鄉成立福鼎市飛楊綜合農業專業合作社,開啟花卉種植之路。初期,合作社嘗試種植牡丹、芍藥等,但部分來自北方的品種無法適應南方的氣候,逐漸退化。經過多年改良與外出學習,繡球花因其適應當地氣候、觀賞性強等優勢,成為核心種植品類,目前種植面積達40多畝、約8萬盆,成為市場“香餑餑”。
而比賣花更驚喜的,是花卉基地意外成為“網紅打卡地”——每到花期,特別是周末,大批游客涌入小村莊,單日最高接待量達4000多人次。
人氣帶來財氣。楮樓村順勢發展起“花漾經濟”:2間“花主題”民宿試點運營,農家樂等配套餐飲服務也逐步興起,讓游客“留下來、消費掉”。
從零星試種到規模發展,從單一種植到多元經營,這些綻放的鮮花,不僅扮靚了村莊,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所謂鄉村振興,不過是讓每一朵花都開在時代的枝頭上。如今,福鼎花卉苗木產業正在時代浪潮中綻放出新的生命力,書寫出“一朵花激活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生動實踐。
福鼎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林婷婷
編導:溫麗芬
攝像:謝勇鵬
解說:楊麗娟
監制:戴蓉
總監制:王良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