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美國的礦產協議一公布,網上就炸開了鍋。有人說烏克蘭在賣國,但仔細看看條款,分明是烏克蘭賺了!
這份協議可以說是弱國戰時外交的滿分操作,烏克蘭不僅保住了資源主權,還順手解決了武器短缺、戰后重建等五大難題。
談判過程中,烏克蘭代表團隊展現了骨氣和智慧,硬是把最初美3烏2的董事會席位談成了對半開,美方的否決權也沒了,連法律適用都從美國改成了中立條款。
最值得一說的是那條軍事援助抵投資的條款,美國要想從基金里分錢,就得先給烏克蘭送武器。這一招非常漂亮,既給了特朗普面子,又解了烏克蘭的燃眉之急。
資源主權這個核心問題更是寸步不讓,烏克蘭以礦產許可證入股,不用掏一分錢現金,卻把所有權和控制權牢牢握在手里。
看看協議細節就知道烏克蘭沒虧,美國出資開采還得把利潤留在烏克蘭搞十年重建。這是賣國嗎,感覺就是請了個自帶干糧的長工。還有協議明確不追溯既往援助,直接把特朗普之前說的烏克蘭欠美國5000億的鬼話掃進了垃圾桶。
說實話,這份協議的政治意義遠超經濟價值。它成功把特朗普綁上了抗俄戰車,修復了美烏關系,還順帶鞏固了跨大西洋伙伴關系。
在白宮發布的情況說明書最后還有這樣一句話:任何為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資金或供應的國家、公司或個人都不得從烏克蘭重建中獲益,包括參與由基金資源支持的項目。分明是在警告某些想兩頭通吃的人:站隊的時候到了!
協議最精妙之處,就是讓美國的戰略利益與烏克蘭的生存利益綁在了一起。美國如果要想賺錢,那就必須先幫烏克蘭打贏這場仗,因為大家都知道,相當一部分礦產資源在俄戰區。
通過這份協議,烏克蘭打破了弱國無外交的宿命。烏克蘭用行動證明,只要挺起脊梁,堅持抗爭,小國也能玩轉大國博弈。這份協議不是賣國條約,而是烏克蘭戰時外交的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