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世貿"掀桌子"被打臉,中方一錘定音不給留情面 這事發生在4月29日的世界貿易組織會議上。美國代表突然情緒失控,對中國一頓亂指責,說什么中國制造產能太多、破壞市場。
說白了,就是看中國制造太能打,出口太猛,他們眼紅了。 其實這也不是新鮮事。
美國從特朗普那屆政府開始,打著"公平貿易"的旗號,頻繁給中國加稅,還挑起了一波全球范圍的關稅大戰。這些年,他們一直拿中國制造說事,但這次,連世貿都成了他們"掀桌子"的舞臺。
但問題是,這桌子不是說掀就掀的。美國那套說辭,在會上沒撐兩分鐘就被中國代表懟回去了。
中方回應得特別直接,說美國這套邏輯完全不講市場規律,也根本不是為了公平,而是因為他們怕了。他們怕中國商品賣得太好,自己沒法競爭,怕全球市場被中國搶走,所以想拿"產能過剩"當幌子,把中國制造給拉下水。
可話說回來,美國不也一樣?芯片、飛機、大豆、汽車,那些不也都是美國產能?
出口一樣地多,有誰說他們"過剩"?
中國這次反擊的關鍵點就是雙標。你美國能賣,我們就不能賣?
你多了是"全球供應",我們多了就是"產能過剩"?
這不是胡扯嗎?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最近美國自己在頻頻向中方放風,說想談判。
各種渠道放話,說中美正在談。
這其實是給自己打氣,用假消息安撫國內市場。為什么這么著急?
因為美國內部壓力太大了,不管是經濟還是民意,他們現在都焦頭爛額。可中國這邊態度很明確,不給談。
你不是之前掀桌子嗎?
現在想來談,門都沒有。
于是,美國一看"裝談判"不成,干脆就耍賴了,在世貿會上直接發難,想讓中國難堪。但結果完全相反,中國這次表現得特別硬,駁斥得又快又狠。
美國代表拿不出真憑實據,只能靠重復那些陳詞濫調,反倒被中國懟得啞口無言。
中方這次講得特別明白:中國不是只供自己市場,中國制造是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
這種結構,是全球化帶來的,不是中國一家說了算的。
而美國的問題恰恰是自己搞砸了制造業。他們嫌工廠沒賺頭,早早把產業外包到海外,現在突然發現金融那套玩不下去了,才想起來"產業回流",可這時候再回頭,已經晚了。
所以說,美國現在拿"產能過剩"當借口,實際上就是在甩鍋。他們不想面對自己制造業空心化的真問題,就怪別人太強。
可這招對中國沒用了。
中方早就看透了他們這一套,不跟你繞彎子,直接當面拆穿你。
這場世貿爭執的本質,其實還是中美博弈的延續。只不過這次,美國不是在談判桌上找場子,而是直接在人前鬧脾氣。
說到底,他們不是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只是想用抹黑對手的方式,把自己推出困境。
但這次,中國不再妥協。
中方這次在會上明確提出:誰搞單邊主義、誰搞保護主義,誰就在破壞多邊貿易秩序。
你美國再怎么鬧,規矩不會因為你不爽就改。中國就是要捍衛現有的全球貿易規則,而不是被你帶節奏。
這其實也傳遞了一個信號:中國現在不怕撕破臉。以前可能還考慮點大局、留點余地,但現在不是那個時代了。
你敢來挑事,我們就敢正面硬剛。尤其是這種明目張膽的污蔑,中方不會再保持沉默。
而且說到底,美國根本沒底氣。
他們的經濟在下行,民意也在動蕩,貿易戰打到現在,吃虧的反而是他們自己。
中國不但扛住了壓力,還靠高效制造贏得了全球市場。這一仗,美國真的是自討沒趣。
看明白這點的人越來越多。美國國內其實也有聲音在質疑,特朗普那套極端政策到底值不值得繼續。
可惜的是,一些政客還在幻想著用政治手段壓中國,完全不看現實。 所以說,這場"世貿掀桌子"的鬧劇,實際上就是美國焦慮的投射。
他們不是不明白道理,只是選錯了發泄對象。
但中國這次給出的回應已經足夠清楚:該誰負責的問題,甩不出去;該面對的競爭,躲不過去。與其掀桌子,不如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為什么坐不住。
對于我們來說,這場交鋒也有提醒意義。
國際競爭,不講情面,要的是真本事。
中國制造能走到這一步,靠的是多年扎實打底。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不是爭論誰聲音大,而是繼續提升硬實力,用實力堵住所有質疑的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