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戰役勝利后,中央軍委開始制定進軍全國的作戰計劃。與此同時,為了方便在解放全國的作戰中,各大野戰軍有效地配合作戰。所以,在解放全國的戰斗打響之前,英勇的人民軍隊進行了一次整編。
1949年的大整編,只是部隊番號進行了調整,各大野戰軍司令部的軍政干部,調動的并不是很大。可能只有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的參謀長進行了變動。
在全軍還沒有改編之前,華東野戰軍的參謀長是陳士榘,等到改編成第三野戰軍后,參謀長換成了張震。
在東北野戰軍還沒有改編成第四野戰軍之前,參謀長是劉亞樓,等到全軍改編的時候,四野的參謀長則是由蕭克擔任。
雖然,在1949年全軍改編的時候,人員任免調整的并不是很大。但是,在這一年,有八位縱隊司令員成功晉級。
想必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49年之前,一個縱隊的司令員只指揮三個師作戰,等到晉級為兵團司令,便是指揮三個軍作戰。
在東北野戰軍改編成第四野戰軍后,共下轄四個兵團,每個兵團的總人數大約在14萬左右。其中的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在此之前是東野第七縱隊的司令員,巔峰時期,也就指揮三個師作戰。
然而,在全軍改編的時候,鄧華因個人的統籌能力比較強,成功晉級為第15兵團司令,指揮第43軍,第44軍,第48軍南下作戰,解放兩廣。
第四野戰軍的其他三位兵團司令員。在此之前,分別任職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蕭勁光),第二兵團司令(程子華),以及東北野戰軍的參謀長(劉亞樓)。從這三人擔任的職位來看,在全軍改編之前,他們的職位都要高于縱隊司令。
因此,在東北野戰軍改編的時候,成功晉級的只有鄧華。
華東野戰軍在整編成第三野戰軍后,共下轄四個兵團。其中的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在此之前是華東野戰軍的參謀長,同時他還是華東野戰軍的陳唐兵團司令員,指揮該部參與了豫東戰役,還有消滅黃維兵團等戰斗。
那也就是說:在全軍還沒有改編之前,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陳士榘就是指揮一個兵團作戰的三野名將。
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這三位兵團司令在全軍還沒有改編之前,都是華東野戰軍主力縱隊的司令員。
王建安是華野第八縱隊司令,這支部隊攻守兼備,是山東戰場上的主力軍。
宋時輪是華野第十縱隊的司令員,這支部隊善打阻擊戰。像大家比較熟知的徐東阻擊戰,還有豫東戰役中爆發的桃林崗阻擊戰與上蔡阻擊戰,魯西南戰役中的梁山等阻擊戰,都是第十縱隊在戰場上,創造的經典阻擊戰之一。
葉飛是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的司令員,因為能打仗,同時作風強硬,是野戰軍司令員陳老總手中的尖刀。
三位縱隊司令員在戰術指揮方面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特長。所以,在1949年全軍改編的時候,他們都得到了晉級,成為三野的主力兵團司令員。
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在解放戰爭初期,就獨自率領一支部隊挺進豫西投入解放事業。當時,這支部隊被大家稱之為陳謝兵團,核心軍事干部就是陳賡將軍。
只是后來,這支部隊被并入中原野戰軍,陳賡成為第四縱隊的司令員。
那也就是說:在全軍改編后,陳賡將軍不是晉級,而是官復原職,又成為兵團司令員。
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與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就是屬于晉級。
陳錫聯原本是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的司令員,楊勇是第一縱隊的司令員。因卓越的戰術指揮能力,在中原野戰軍改編成第二野戰軍的時候,他們都從縱隊司令晉級為兵團司令。隨后指揮部隊投入解放全國的作戰中,率領部隊渡江,進軍江浙,解放西南,為加快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與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都是由縱隊司令晉級兵團司令的一野名將。
總結:鄧華,葉飛,王建安,宋時輪,陳錫聯,楊勇,王震,許光達等八位縱隊司令員,在全軍改編的時候都得到了晉級,成為指揮三個軍作戰的兵團司令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