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是有史以來,最多災多難的一個世紀。一戰、二戰、冷戰三場曠日持久的世界性“大戰”,不同程度上改變、塑造了當今世界。
對一戰、二戰的關注與討論不絕于縷,書籍、影視劇乃至電子游戲都多如牛毛。而對當下影響最直接、最強烈,也是最有感觸的冷戰,其實關注度并不高。
不幸的是,我們正逐步進入一個“新冷戰時代”。
正所謂,知識也許不能拯救歷史,但能拯救未來。每多關注冷戰一分,就為防止新冷戰的爆發,增加一分可能。
透過王緝思《冷戰的故事》(簽名)、張小明《冷戰及其遺產》等多本講述冷戰的經典書籍,我們可以一窺冷戰的四大教訓,看冷戰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當下的思維與世界。
▍一:非友即敵二元思維
冷戰時期,由于敵友界限分明,東西雙方都視對方為自己最大的“威脅”,以此制定對外戰略。
因此,國際秩序就形成了“非友即敵”和必須確定一個頭號敵手的思維習慣。朋友的敵人就是敵人,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這種二元思維在冷戰時期最為明顯。
事實上,冷戰后,敵友之間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政治家們面對的國際現實,更復雜、多變。因此,政治家們應當從新的視角觀察和分析國際現實,并且依此制定對外戰略。
但是,世界上還有不少人習慣從有一個最大的、固定不變的“威脅”角度來思考國家安全問題,把某些國家視為潛在或假想敵人。
除此之外,對外政策不可避免會帶有主觀要素和個人風格。所以,冷戰期間,東西方對對方的判斷,都有猜疑、夸大、不符合實際的成分。這加速了冷戰的產生,也造成了東西方之間對抗的激烈、緊張。
因此,領導人之間相互理解和溝通,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特別是大國,處理好國際關系的重要前提。
▍二:核武器可怕或能防止世界大戰
既然是冷戰,就意味著沒有大規模的世界性熱戰,因此有人說冷戰是“持久的和平”。
但冷戰期間,東西方之間的軍備競賽愈演愈烈。武器技術迅猛發展,登月、遠程導彈、計算機……都是冷戰的直接成果。特別是核武器的出現,讓世界籠罩在核廢土的緊張氣氛中長達四十年。古巴導彈危機,更堪稱人類最危險的時刻。
因此,冷戰中的和平,是“恐怖之下的和平”。也正因此,冷戰后,世界各國形成了一系列的共識;
核擴散的危險日益嚴重,國際政治應該重新認識核武器的作用:
由于核武器的存在,世界大戰不可想象,結果只會是人類文明的毀滅。
大國必須把相互間的沖突控制在一定范圍,除了以和平手段解決相互間的分歧之外,別無選擇。
換句話說,在核武器出現的大背景下,國際問題只有用更加理性的方式解決,而不是沖突和爭奪的方式。
而在國家間經濟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時代,對話、合作、和平變革取代軍事沖突,更應成為國際政治的主要手段。
▍三:意識形態爭斗不減反增
冷戰雙方都視對方為敵人,除了軍事、外交、科技的表面較量,更多表現為制度、信仰乃至生活方式的較量,并且雙方都努力把自己認可的強加給別人。
西方以自由、民主、文明為由打壓東方,東方則以解放、階J、Y迫為旗幟對抗西方。
赫魯曉夫和尼克松的“廚房辯論”、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美蘇雙方的相互抵制,以及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書籍、影視、思潮在雙方都曾有過查禁。這就是典型的“意識形態戰爭”。
冷戰之后,這種意識形態之爭并沒有結束,甚至愈演愈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主權、民權、發展權以及民主價值觀上不停爭論;圍繞民族認同和宗教信仰的爭端與沖突;關于文化主權與文化霸權的爭執……
亨廷頓“文明沖突論”認為,冷戰后以宗教為核心的文明之間的斗爭將取代意識形態的斗爭,其實依舊是一種新的意識形態斗爭。
思想家馬克斯·韋伯說現代社會是一個信念諸神之爭的時代,冷戰把這種意識形態斗爭推向了新的高峰。
▍四:蘇聯解體塑造現代政治格局
冷戰另一個現代遺產,就是混亂的國際政治格局。
冷戰引發了1980年代末的東歐劇變,加速了1991年蘇聯的解體。這是20世紀末,最大的一個超級事件。其地位的重要性,可以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相提并論。
俄羅斯成為獨立的共和國,接替了原有蘇聯的歐亞地位,繼續與西方抗衡;
巴爾干在冷戰之后又重新變成“火藥桶”。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重組成為更為松散的邦聯,2008年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北馬其頓、塞爾維亞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主權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2001年9.11事件,最大的動力就是蘇聯解體、阿富汗獨立。
如今的俄烏沖突,就是冷戰后,東西烏克蘭不同歸屬意愿的直接后果。
事實上,二戰后四十多年的時間里,東西方冷戰占據著國際政治舞臺的中心位置,使得許多地區的內部沖突受到壓制和掩蓋。
冷戰的結束,則間接導致了世界不少地區民族、種族、宗教矛盾和沖突的復燃,如中東、非洲、東南亞地區的沖突、內亂與革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