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韓國要求與美國就貿易問題進行“冷靜有序”的磋商。據報道,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正尋求在7月前與美國達成協議以避免加征關稅。在華盛頓舉行的“2+2”會談中,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相穆和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Dukgeun Ahn,會見了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詹米森·格里爾。雙方將爭取在7月前達成協議,這一天恰逢美國總統特朗普90天關稅暫停令到期。
特朗普(資料圖)
4月在韓國智庫主辦的“2025峨山全會”上,美國前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要求韓國以造船業為條件與美國磋商,并要求日韓兩國都要配合美國的涉核武等相關決策。然而韓國外長趙兌烈當著坎貝爾的面,卻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提出質疑,表示支撐多邊貿易體制的是攜手實現共同繁榮的信念,而非零和博弈,但是如今這一國際秩序卻出現了裂痕。
大家都知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以來,他在不斷逼迫一些國家妥協,這再次說明中國不主動談判是對的。在眾多國家中,美國對韓國的控制力越來越強,甚至有人評價稱“韓國是美國的傀儡”。近些年來,隨著美國不斷推行亞太戰略,希望通過加強對韓國的控制,讓其充當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馬前卒,突出表現就是不斷聯合韓國進行軍演。
韓國外長(資料圖)
尹錫悅2022年提出的“全球樞紐國家”構想,本質是通過強化美日韓同盟提升國際地位。但2023年訪美時,他將臺灣問題類比朝鮮問題、宣稱“世界已分裂為民主與共產主義陣營”,這種意識形態化言論不僅引發中國強烈反對,更導致韓國對華貿易逆差擴大至31年來首次全年逆差。如今面對中美關稅博弈,韓國半導體出口的60%仍依賴中國市場,而美國要求其供應鏈“去中國化”,暴露了其“樞紐”敘事的脆弱性。
韓國政府在這個節骨眼上保持戰略模糊,是符合韓國利益的。畢竟現在尹錫悅已經成為平民,而韓國大選還得在6月初才能舉行,所以在這段時間里,在新總統正式上臺前,為保持韓國政府的對外穩定性,韓國外長的言論也理應保持謹慎,不能站隊是關鍵。但話又說回來,無論誰在韓國大選中勝選,對華態度肯定都比尹錫悅要客觀,所以現在韓國外長也正在對中國釋放一定程度的善意。
韓美軍演(資料圖)
不久前,韓媒還在擔心,與美國的關稅會變成當前執政黨和在野黨斗爭的政治工具,執政黨會急于談成,為自己積累政治資本。執政黨大概也看懂了,現在誰沖在前面和美國達成協議,不僅得不到美財長貝森特之前畫的“最好條件”的大餅,還會被當成案板上的魚狠狠宰一道。所以也不著急和美國達成協議,也不想在中美之間二選一,而是告訴中國,它也不同意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在國會露面并發表講話,譴責尹錫悅政府緊急戒嚴事件是“國家倒退”。此外,文在寅同日還就自己涉嫌受賄被檢方起訴一事表達立場,稱這起訴訟本身就是“不公正的”,讓人感覺檢方在一味按預設方向強行推進。報道稱,這是文在寅2022年卸任以來首次訪問國會,也是其因涉嫌受賄遭起訴后首次公開露面。文在寅在講話中表示,結束任期回到故鄉已滿三年,但始終未能安心。作為前總統,感到格外沉重。他希望新一屆政府能與國民一道,恢復國家形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