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韓國全州地方檢察廳近日以涉嫌收受賄賂為由對前總統文在寅提起訴訟。文在寅當天晚些時候就此發表立場時說,這是“荒唐無稽的起訴”,是“對尹錫悅被彈劾的報復性起訴”。今年3月檢察機關傳喚文在寅接受調查時,作為目前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曾批評此舉“無理且有目標性”。文在寅卸任總統后,其執政時期的多名高官遭到調查。去年1月,韓國檢方對文在寅執政時期的青瓦臺政策室長金尚祖進行問詢,調查文在寅政府是否篡改經濟數據。
據環球網援引韓聯社報道,韓國前總統文在寅近日在國會露面并發表講話,譴責尹錫悅政府緊急戒嚴事件是“國家倒退”。此外,文在寅同日還就自己涉嫌受賄被檢方起訴一事表達立場,稱這起訴訟本身就是“不公正的”,讓人感覺檢方在一味按預設方向強行推進。這是文在寅2022年卸任以來首次訪問國會,也是其因涉嫌受賄遭起訴后首次公開露面。文在寅表示,結束任期回到故鄉已滿三年,但始終未能安心。作為前總統,感到格外沉重。他希望新一屆政府能與國民一道,恢復國家形象。
文在寅(資料圖)
顯然,文在寅是在給韓國的新總統留任務,希望韓國政府能夠修復尹錫悅給韓國政府遺留下的瘡疤。那么大家認為,文在寅的美好希望能夠實現嗎?不得不說,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比登天還難。自第六共和國時代以來,韓國政府就開啟了自己的民主化艱難歷程,在三十余年的艱難探索中,韓國政府推出了各種不同的嘗試,效果則見仁見智,但可以確信的是,如今韓國的問題不在于某一個政客或者政黨,而是在于韓國政府本身。
文在寅的這場博弈,再次印證了韓國政壇的“青瓦臺魔咒”。韓國自建國以來,歷任總統往往都沒有好下場,大量前總統以被調查、被政變或自殺等悲劇收場。事實上,文在寅案的調查始于2021年,但當時因“證據不足”擱置。尹錫悅2022年上任后重啟調查,并于2024年任命親信檢察官主導案件,被共同民主黨指責為“政治斗爭”。對于尹錫悅政府而言,指控前任總統文在寅,有著多方面的好處。
尹錫悅(資料圖 )
據《人民日報》援引韓聯社報道,韓國外交部長官趙兌烈近日表示,域內沒有任何國家愿在美中之間做出二選一的抉擇,也沒有國家希望看到美中戰略競爭演變為“零和博弈”。韓國對華接觸在多個層面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報道稱,趙兌烈當天在出席韓國智庫峨山政策研究院主辦的2025峨山全會時表示,韓方外交政策優先定位于牢固的韓美同盟,中方對此沒有提出異議。韓方對華接觸也契合“防止21世紀強國之間戰爭”這一目標。
相較于尹錫悅時期一味“親美”的外交方向,趙兌烈這番表態似乎暗示了韓國外交風向的微妙轉變。不僅如此,趙兌烈還用一句話給中韓關系定調。他表示,中韓兩國之間雖然存在諸多分歧,但韓國政府愿意“開誠布公”地闡明立場,并和中方進行溝通。透過上述發言,看得出在“對等關稅”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正處于政權交接前夜的韓國,并不打算將全部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也不打算支持特朗普政府“孤立中國”的策略。
韓國外交部長官趙兌烈(資料圖)
國家之間的關系歸根到底是利益關系,韓國清楚,無論是經濟上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還是來自中國官方的明確警告,都容不得它輕易倒向美國。而美國這種為了自身利益,強迫盟友選邊的做法,也讓我們看到霸權主義的任性。這種無視他國利益的行為,最終只會讓美國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希望未來各國在處理國際關系時,能多一些平等對話,少一些霸權壓迫,共同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世界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