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904年5月3日,在血腥的日俄戰爭之后,原先俄國霸占的大連到了日本手里。網上有一些營銷號會宣傳說在日本占領時期,某些城市建設就比其他一些地區要好很多。這個說法非常不客觀。我們曾經介紹過很多日本侵略戰爭中對我國城市的所謂“建設”,事實上那都是勒索的賠款民脂民膏堆起來的,供日本侵略者自己來享樂的東西,人民是享受不到的。應該享受這些好看的公共設施的人民根本消費不起,本來參加建設這些基礎設施的當地人民干不動了就送到731或者是活埋到萬人坑。
大連近代史是一部充滿屈辱與抗爭的篇章。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英國艦隊多次侵擾大連沿海區域,嚴重擾亂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計劃登陸大沽口,進擊北京,大連灣則成為其艦隊停泊與集結的重要基地。甲午戰爭于1894年爆發,日本軍隊隨即占領大連。
1898年,俄國強行租借大連,借此機會建設港口與鐵路。沙俄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在他們的口中稱呼大連為達里尼,意思是遠方的城市。因為他們要規劃一下旅順市,但是因為旅順算是軍港,所以就相中了大連的青泥洼。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最終戰勝俄國,取得大連的租借權。日本殖民統治大連長達40年之久,期間不斷違約擴張,侵占總面積達到3462平方公里。在殖民統治期間,大連人民長期面臨與祖國“骨肉分離”的困境,遭受著極大的壓迫與剝削。日本殖民當局對大連實施經濟掠奪與文化壓制,嚴重阻礙了當地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進步與發展。
以下是日軍占領大連的大概經過。
1904年5月3日,日本海軍進行了第三次閉塞。就是航道閉塞的意思。當時的海軍中校林三子雄任總指揮。
當天霧非常濃,所以俄軍的岸炮部隊就放松了警惕。
日本的閉塞船駛達港口航道上爆炸沉沒,航道就閉塞成功了。
在這之后,雖然俄國的鐵甲艦和巡洋艦等大型軍艦不能順利出入航道,但是還沒有徹底達到預定的效果。
俄軍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清理了一些閉塞船。
作戰過了幾天,日本的吉野軍艦在旅順觸水雷,又被春日號給撞到右舷中央,所以沉沒了,真是罪有應得。初瀨號和八島號也觸發了水雷,所以也沉了。后來日本把1904年的5月15日命名為帝國海軍災禍日……
不過他們不會放棄侵略,于是日本陸軍也在同時努力。
日本陸軍在4月30日就集中兵力度過了鴨綠江。5月1日占領九連,5月6日占領鳳凰城。俄軍在南滿共有10萬以上,但是他們的總司令采取了消極的行動。我們講到過他們在金州、瓦房店進行了戰斗。就是說,當時的兩個野心勃勃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較量,倒霉的都是中國老百姓。
5月5日,日本第二軍在奧保鞏將軍的指揮下,成功在遼東半島金縣的猴兒石實施登陸行動,幾乎未遭遇俄軍的有效抵抗,迅速掌控了金州的外圍區域。金州位于遼東半島的狹窄地帶,地理位置極為關鍵,是連接旅順與大連的陸上咽喉,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5月18日,俄羅斯第一軍團從歐洲東部抵達戰場。次日,日本第十師團在大孤山順利登陸。至5月26日,日本三個師團在超過200門大炮的支援下,對俄軍兩翼實施了包抄戰術,并以重型火炮猛烈轟擊金州南山陣地。同時,日本海軍炮艦從金州灣側翼進行炮擊,以火力掩護步兵推進。5月27日,日本軍隊成功占領金州,切斷了旅順俄軍與遼陽之間的交通聯系。
占領金州后,日本大本營隨即決定派遣第二軍的三、四、五師團及騎兵、炮兵各一旅,由金州向北推進作戰。同時,組建第三軍,由乃木希典將軍指揮,其主要任務是迅速攻克旅順要塞,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陸上敵軍均無法對第二軍的后方構成威脅。金州失守后,俄羅斯軍隊于5月31日緊急撤離大連港。由于時間緊迫,港口設施未能及時破壞,這為日本軍隊提供了利用大連港進行軍隊運輸和物資補給的機會,進而將其作為進攻旅順和遼陽的重要基地。在此背景下,乃木希典將軍成功占領了大連及其周邊區域,包括青泥洼。這個早期戰犯一直被日本人捧為軍神。
在大連地區遭受殖民統治期間,當地民眾從未向外敵屈服,而是采取了多種形式的反抗斗爭。
其中,金州地區的私塾教師閻世開對日寇進行了強烈的譴責;旅順地區的居民則對日軍的野蠻大屠殺進行了堅決的抵抗;而大連的華商群體則聯合起來,抵制了日本殖民當局對“金建”的壟斷。這些事件均為大連人民英勇抗爭的生動寫照。
日軍占領大連是日俄戰爭期間的重要節點,后續有極其嚴重的危害!
日軍占領大連之后,將其作為進攻旅順和遼陽的軍事基地,進一步擴大戰爭范圍,通過大連港運輸軍隊和補給,強化了對遼東半島的控制。與此同時,與俄軍持續交火,導致當地基礎設施和民房嚴重損毀,加劇戰火破壞,給人民帶來了更加深重的災難。
我們說了,日軍使用重型榴彈炮轟擊旅順港內的俄軍戰艦,并且實施了閉塞作戰,雖然暫時限制了他們的行動,但是也造成了港口設施的損毀,影響后續民用航運。
日俄戰爭的主戰場就是我國的東北,但是清政府被迫中立,因為國家不強就軟弱可欺。導致我國平民成為戰爭的最大受害者。日軍占領了大連之后,頻繁軍事行動和炮擊再加上隨心所欲的屠殺對我國平民造成極大傷害。很多農田村莊被毀,群眾流離失所。俄軍撤離大連的時候,雖然沒來得及破壞,但是日軍占領之后,為了軍事目的征用民間資源,進一步剝奪當地人民的生計。東北人民生活變得更加困頓了。
大連是我國的神圣領土,但是被日俄兩國連續爭奪并實際控制,嚴重損害了我國的主權。日軍占領大連之后,將其作為長期的殖民據點,為后續日本在東北的擴張,比如設立關東州,埋下了伏筆。
戰爭期間,中國東北的行政和司法權被兩國無視并踐踏。民眾被迫承受雙重壓迫,社會秩序陷入徹底混亂。
日軍利用大連港的運輸優勢,大量掠奪東北的礦產和農產品,支持其龐大的戰爭需求。這種資源掠奪不僅削弱了當地經濟基礎,還導致長期的經濟依附性。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誰會真心建設殖民地呢?當然是掠奪呀。
日本通過控制大連和周邊的地區,逐步滲透東北的鐵路和工商業,為后來的南滿鐵路壟斷和殖民經濟體系奠定基礎。
所以說不光是14年的抗戰,日本侵華史還要往前算,至少要算到甲午戰爭,或者是強迫琉球變成沖繩。
日俄戰爭之后,日本通過《樸茨茅斯條約》,獲得了俄國在遼東半島的權益,大連就成為其殖民統治的核心區域。此后殖民政策,比如奴化的教育和文化的滲透還有各種名目的拓殖移民,為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及全面侵華戰爭提供了跳板。
所以日軍占領大連不光是日俄戰爭的轉折點,更是中國東北人民近代苦難的開端。直接危害包括戰爭損失破壞、平民的傷亡和主權的喪失,長期影響則體現在殖民統治的深化和資源掠奪的持續。
這也為20世紀上半葉東北的動蕩與屈辱歷史埋下了伏筆。
1945年8月,隨著日本的戰敗投降,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大連地區也迎來了期盼已久的解放。當時,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成功解除了日本占領軍的武裝。大連民眾對此反響熱烈,紛紛涌上街頭,歡慶解放的到來。
解放之后,大連市民主政府正式成立,這標志著大連人民開始了家園的重建工作,并逐步恢復了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大連的解放不僅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大連人民不屈不撓、英勇抗爭精神的必然結果。事實也告訴我們,只有先進的思想才能救中國,如今大連已經是中國北方耀眼的明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