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晌午頭,翔安機場工地正熱鬧。挖掘機司機老張剛點上煙,鏟斗“咔”地卡住塊會動的“爛木頭”?!皨屟剑?/p>
這玩意兒有鱗!”他猛甩鐵鍬往后蹦,煙屁股都掉鞋面上了。
監控里看得真亮堂:兩條金黃大蛇扭成麻花,粗的那條尾巴一掃,挖掘機履帶都晃三晃。00后小工舉著手機直哆嗦:“這要是被咬一口,算工傷還是算見義勇為啊?
”林業局的專家帶著大秤趕來時,工地早圍得水泄不通。
量完尺寸大家都驚住了:大的4.
6米,比村里老槐樹還高兩尺;小的3.4米,仨壯漢差點抱不住。
有個戴金鏈子的大哥嚷嚷:“這蛇皮拿去做鼓,能敲動半個廈門島吧?”旁邊大爺立馬懟回去:“懂個啥!
沒看見蛇鱗都油光水滑的,肯定是在這地界兒吃舒坦了。”眼尖的網友扒出關鍵:工地旁邊就是紅樹林,白鷺窩都搭到塔吊上了。
環保局老林偷偷說:“當初規劃時,專門給穿山甲留了通道,沒想到招來倆‘蛇哥’。”這下評論區炸鍋了,有人說該給機場改名“雙龍國際”,有人調侃下次開工得先唱《青蛇》。
爬寵圈的“蛇叔”開直播說:“這倆肯定是走私貨后代,緬甸蟒在咱這兒野生難長大。
”動保協會的王姐當場反駁:“能長這么大,正說明咱生態好,不然早被餓跑了!”兩邊吵得不可開交,包工頭老李蹲在水泥管上直嘆氣?!叭ツ隇榱说劝槷a完蛋,咱停工半個月,這回又遇上蛇……”他猛嘬口煙,“搞建設咋就跟闖關似的,凈遇‘生態BOSS’。
”但也有新鮮事傳來,聽說新機場要裝“動物紅綠燈”,候機樓頂還要蓋“鳥巢公寓”。有老廈門人拍手叫好:“早該這樣,以前在BRT天橋還見過松鼠打架,保安都得去勸架呢。
”數據擺出來更讓人信服:廈門綠化覆蓋率45.
6%,每人平均12平方米“綠色客廳”。這意味著啥?
相當于每個小區樓下,都藏著個能遛彎的“小森林”。
可爭議還是不少,有人擔心巨蟒要是野生的,會不會嚇到老百姓;有人嘀咕工程老停工,進度咋辦?這些問號,像蛇鱗上的反光,在陽光底下閃得人眼暈。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就像面鏡子,照出城市發展的兩難——既要蓋高樓架橋梁,又得給老鄰居們留條生路。
就像村里那句老話:“鳥兒有窩,人才有根?!背鞘薪ㄔO,可不就是跟自然討商量的事兒?如今兩條巨蟒被送去了動物園,可它們留下的話題還在發燙。
當挖掘機遇見“蛇哥”,到底是意外還是警示?
往后蓋房子修路,該給自然留多少“面子”?這些問題,怕是得讓更多人好好琢磨琢磨了。畢竟,一個讓蟒蛇都愿意“定居”的城市,肯定有點不一樣的底氣,但這份底氣該咋守住,才是真正的學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