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前不久426在凱道活動相當成功,人數遠超過前一周綠營側翼的419活動,替原本士氣低迷的藍軍打了一針強心劑,藍營龍頭朱甚至喊出罷賴宣言。結果不到一周的時間,罷吳思瑤的提案人張克晉就發表聲明,宣布退出罷案。由于藍綠互罷的15區中,藍營原本就只有臺北市的吳思瑤和吳沛憶有機會成功,若罷吳思瑤功虧一簣,就只剩下吳沛憶一人,而藍營在中正萬華長期陷入內部爭斗,即便跨過二階門檻,也很難整合贏得補位戰。藍營和朱現如今肯定不會承認「大互罷」已經失敗,但在綠營罷藍委可望有20席過門檻的情況下,罷綠委若又再次掛蛋或僅有一人,難免讓藍軍好不容易積累的士氣再度受挫。而面對檢調的追擊,藍營罷案發起者也人人自危。藍軍如今的窘境,究竟是綠營惡意施壓造成的結果,還是自己不斷的犯錯,咎由自取?本文會帶來深入分析。
四月三十日,傳出「地動刪瑤」的領銜人張克晉,宣布退出領銜人的身份。張克晉宣布退出「下車」,引發藍營扼腕,因為內部評估,綠籍民代吳思瑤是綠委中最有可能被罷掉的一席。同時根據掌握訊息,不止張克晉遭到難以承受的壓力,還有其他罷綠領銜人,已經被點名「警告」檢調可能出手。目前罷綠共有15案,但先前包括高雄「雙罷劫」連署的朱磊、徐尚賢遭押禁見,嘉義縣罷綠委陳冠廷的徐姓退休教官指他與妻子被冒名擔任正副領銜人,放棄連署并撤案。嘉義市罷綠委王美惠的《愛嘉聯盟》被指造假,罷案領銜人陳志全公宣布停止罷案。臺北市則有「罷雙吳」四騎士賴苡任、滿志剛、劉思吟、陳冠安,以及張克晉等人被搜索約談。基隆市則有罷綠籍市民代鄭文婷、張之豪的領銜人張金發、紀文荃等人被約談。 在一波波檢調約談中,支持罷綠的代表性人物大多承受巨大壓力。
張克晉雖被交保,但據多方了解,他這次決定下車,是因受到來自檢調的壓力,甚至傳出可能會波及家人,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才發出聲明宣布退出。藍營上層無奈地表示,罷案是民團自發性活動,自然會尊重當事人的意愿,對于遭到的莫名壓力,他們也感到相當可惜,受此對待的不僅是張克晉,還有其他罷綠的領銜人,只要在罷綠委可能通過的區域,檢調后續應還會有相關的動作。藍營評估,由于領銜人換人要經過原聯署1/2書面同意,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要重新提案,則要適用新的《選罷法》規定,從第一階段連署就要附上身份相關證明,難度一樣相當高。在這兩條路都難走下去的情形下,吳思瑤等同從這波罷案過關脫身。藍營稱,這是一場不對等、不公平,刻意沒收罷權的行為,針對全臺各地,把罷綠領銜人以不法對待、收禁,讓他們承受巨大壓力,造成很多困難。
藍營龍頭朱強調,綠營用這樣的方式對付罷綠團,最后反彈的會是全體民眾。賴執意搞大罷,民眾會反撲賴。罷瑤召集人賴苡任則指出,領銜人自己不去送件,或是不授權給任何人送件,自然二階段就結束,罷案終止。同時罷案進行中無法更換領銜人,只能由備補領銜人替補。針對另起爐灶重新連署,賴苡任稱,新修的《選罷法》要求第一及第二階段都要附上身份相關證明的正反面復印本,意思是新的罷案幾乎不太可能在街邊連署,只能選擇在總部室內連署,但是總部租約已快到期了,無法長期使用。罷案第一階段提議人一年內不得再擔任新罷案第一階段提議人,因此,賴苡任也被排除在重新聯署領銜人之列。藍營已經向賴苡任表示關心,詢問是否需要協助。藍委徐巧芯則是向張克晉喊話,希望不要受到脅迫就放棄,能繼續用領銜人身份,為吳思瑤罷案繼續一起努力。
不僅罷綠案的領銜人人人自危,臺中檢調5月2日就接力演出,繼臺南、花蓮、宜蘭、基隆、臺北、新北總部被大搜索之后,檢調又搜索藍營臺中市總部與太平區部,帶走8人。藍營人士憤怒不平的表示,這是綠營動用檢調要斬草除根,由于遭搜索各地方總部唱空城,藍營已經透過藍委、地方縣市議事機構等不同系統「重新整軍」,續推反惡罷和罷綠連署。盧秀燕在出席校慶活動時,被詢及臺中市總部遭到搜索時,回應「檢調太過分」。事實上,藍營內部早已做好檢調絕對不會放過臺中市總部的心里準備,臺中市總部上層對此表示,行事坦蕩,不會畏懼檢調出手。消息在第一時間回傳后,藍營核心表示,從3月20日起臺南市總部遭搜后,一路從新北市、宜蘭縣、臺北市,以及多處區部被檢調兵分多路大搜索、大收禁。藍營痛批,綠把檢調當做自己的工具,肆意妄為,已經走火入魔。
針對檢調一波又一波大動作搜索,藍營已經開始做好就連總部也會被開刀的準備,由于有很多各地方分部的志工被帶走,就連負責人都不見了,處于空城狀態,藍營上層憂心,藍營上下人心惶惶,勢必對罷綠聯署造成不利影響,目前正重新整隊。觀察藍營重新整隊,第一條線就是相關分部工作,規劃交由縣市民代接手,因縣市民代系統更為深入基層,同時人脈極廣,有利于罷綠連署推動,發揮穩定軍心效果。第二條線是藍委系統。朱也動員罷綠縣市藍委,要協助代收連署書,同時訴求反惡罷部分,藍委一席都不能少,除了要保護好蔣萬安、盧秀燕等人,也要保護好韓國瑜,避免因為大惡罷,而讓柯建銘成功上位。第三條線就是罷賴。徐巧芯就表示,藍委將于520后提案罷賴,可以通過提議,但是連署需要2/3民代席次,就必須藍委一席不少,同時罷掉14席綠委,就能跨越連署門檻。
朱對臺中市遭到檢調搜索稱,綠的態度很清楚,就是希望罷藍35個區都過關。如果不是綠發言人卓冠廷爆,賴曾在常會下達軍令狀,連署罷35個藍委二階連署全都要過,大家恐怕又被賴唬弄一次。即使后來修正為從旁協助角色,但兩者有何不同? 賴一方面下令抄藍,接著又喊大團結,不會覺得喉嚨卡卡?朱痛批,所以這些側翼們,就全力的照賴態度,來對在野不斷地斬草除根,他相信最后民眾的力量會站出來。藍營也不斷針對大罷和檢調大動作搜索進行滾動式調查,據了解,雖然綠營側翼不斷帶大罷風向,但是支持綠的大多數民眾都反對大罷,顯示風向已經轉變。對于此事,藍營人士解釋,原本罷案是藍綠基本盤對決,但是賴以法為工具來達到自己目的,已引發中間民眾強烈不滿,賴支持度在出現交叉后,相信還會持續大幅下滑,而在檢調追擊下,藍營會盡最大力量爭取更多人支持。
大罷二階持續進行,目前全臺共有35位藍委、15位綠委進入二階,二階連署進入最后沖刺,這幾天罷團陸續掀牌,目前已有16席以上的罷藍團宣布跨過二階門檻。 前綠籍桃園市民代王浩宇曝光大罷最新進度,透露「已達連署標準25區」。他發文分享罷案進度,透露目前全臺大罷藍二階連署,達連署標準已經有25區、達安全門檻則有20區,他喊話「最后幾天,希望可以通過30區以上」。此前王浩宇就發文,透露「周末暴沖! 目前連署數量是很好的,二階通過的區域上看30區(甚至有人喊出全部要過)」,他提到,「當初很多人說我太樂觀,但事實就是藍營比預期慘」。而這幾天,陸續有民團對外宣布,所罷藍委聯署成功達標。其中名單中的某些藍委,讓外界為之一震。藍委賴士葆所在北市第8區的,一向被視為藍軍的鐵票區,這次賴士葆通過二階聯署,名嘴郭正亮就驚呼「情勢不對」。
根據罷團自行宣布的二階達標名單,目前通過二階聯署的總共有18位,統統都是藍籍民代,他們分別是:臺北第3區的王鴻薇,臺北第4區的李彥秀,臺北第6區的羅智強,臺北第7區的徐巧芯,臺北市第8區的賴士葆。新北第1區的洪孟楷,新北市第7區的葉元之,新北市第12區的廖先翔,桃園第1區的牛煦庭,桃園第2區的涂權吉,桃園第3區的魯明哲,桃園第5區的呂玉玲,臺中第6區的羅廷瑋,臺中第5區的黃健豪,臺中第4區的廖偉翔,南投第2區的游顥,花蓮縣的傅昆萁,臺東縣的黃建斌。其中臺北市的五委藍委統統越過達標門檻,他們的二階連署數據,王鴻薇份數高達45000份,遠超過門檻,達標率162%,徐巧芯達標率也高達153%,李彥秀132%,就連深藍的大安、文山,羅智強達成率也有103%,賴士葆121%,都不僅僅是達到法定門檻而已。這也讓臺北市的蔣萬安大為頭疼。
近期,島內某調查數據指出,蔣萬安在網上聲量位居第一名,但好感度僅0.17,處于倒數第一位。而北市綠委吳思瑤認為,蔣的人設有點翻轉,從溫和變成戰斗藍,這是他好感度墊底的最重要原因。就這么巧,扛起藍營「抗罷」重責的蔣萬安,在市政活動中與綠委吳思瑤碰頭。只見吳思瑤多次想搭話,但蔣萬安就是不接話、不答應,似乎完全與吳思瑤隔開,互動相當尷尬。活動中蔣萬安與吳思瑤一前一后,表情卻是天壤之別。蔣萬安嚴肅到像有心事,成為他噩夢的或許就是后方笑容滿面的吳思瑤。因為罷瑤領銜人的退出,讓當前藍軍士氣低落。蔣的壞心情,也果然讓他聽不到吳思瑤的搭話。反倒中途插出了一位黃瀞瑩,倒讓蔣萬安仿佛看到希望,浮出笑容還握起手來。反觀離場時他與吳思瑤互相點頭,手卻伸不出來。 蔣萬安的心情,吳思瑤又怎能理解? 畢竟全場她真的全程掛著笑容。
一如之前蔣萬安喊出的倒閣說,不僅困難重重、不治在己,藍委私下也都反對,只是不愿公開說。 喊出的罷賴,則比倒閣更不現實,即便藍營在大罷中全勝,也不可能達到罷賴需要的全體民代2/3門檻,只是不用解散議事機構重選,對藍白兩陣營民代沒有直接影響而已。朱喊出「罷賴」的理由不難理解,426當天韓國瑜、盧秀燕、黃國昌在臺上的演說都獲得熱烈的回響,壓軸的他很難超越,所以只能拋出更辣的議題,才不會被掩蓋。 另一方面,這種火車對撞的論調,可以收割深藍的支持,對朱希望續任藍營龍頭,會有一定的幫助。但這種論調只能停留在口號層次,實際上是絕對做不到的。但朱隔天卻下令上下罷賴,要所有民代投入罷綠委二階段連署,還要把二階連署列入考核公告。接著就傳出基層有反彈的聲音,多數藍委自己都面臨被罷壓力,哪有余力去罷其他區的綠委?
從大罷以來,藍營持續不斷的犯錯,先是一階段35:0,再到連署粗糙一路遭檢調追擊,如今的罷賴看似又要再添一筆。這一路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于藍營喊出的目標與實力不相符,設定一個看似很美好,但實際上完全做不到的目標,失敗是必然結果,還一次又一次消耗藍軍支持者耐心,加深了藍軍的挫敗感。藍營若想要守住大罷,就必須跳出這種目標:好高騖遠→失敗→讓支持者失望→再提更不切實際目標的循環,設定可行目標,才能重建支持者信心。2月綠營發動大罷之初,綠營支持者對大罷的參與熱情,是遠高于藍營和中間民眾的。但在關稅事件后,民眾對綠質疑和不滿越來越多,檢調全臺搜索辦聯署到民眾麻痹程度,更加深藍軍和中間民眾的反感。此時藍營已不太需要擔心藍軍支持者熱情不足問題,否則426也不會有那樣人氣。焦點應該放在中間民眾,而非繼續討好深藍。
藍營人士直言,藍營上層整體策略設定太松散,沒有一以貫之。原本說要反制惡罷,結果雷聲大雨點小,現在又銷聲匿跡。一名藍營幕僚說,藍營在議題作上多頭馬車,每個人都想當議題主導者,沒有統一論述,以凍結預算來說,其實藍營立基點很足夠,但藍營上層沒有對個別委員下達指令,也未針對議題做回應跟反應,跟民眾訴諸面對狀況,而面對大罷,也未有一致作法。藍營人士表示,傅昆萁擔任總召,代表藍營路線偏鷹,雖符合藍營基層一定的期待,但傅在戰略上,很多作細節、論述非常糟糕。藍營上層對個別藍委溝通跟控制性太低,原因是朱威望不夠。藍營哲學是要有強勢人物,夠強、有票、有群眾魅力,大家會為了自己選戰考量、未來發展,去聽你的話,但朱沒有,現在說要把二階連署結果列入考核,就顯示其只能靠紀律跟提名權去威嚇藍委,不然沒人理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