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智能照明”發展趨勢被一致認同一般,“健康照明”也被公認為行業現在及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那么,什么是健康照明?它是如何區別于普通照明?除了照亮空間,它更多的價值體現在哪……
近日,專注健康照明領域,尤其是兒童護眼照明的禾小安家居健康照明總經理郝錫龍就“健康照明與普通照明的核心區別”進行簡要闡述。本期,一起去聆聽!
▲禾小安家居健康照明總經理郝錫龍
健康照明與普通照明的核心區別主要在于設計理念和技術標準不同,前者以“人本健康”為核心,后者則更多僅滿足基礎照明功能。以下為具體對比情況:
01
設計目標不同
健康照明其設計核心目標是保護視力、調節生理節律、提升舒適度等,而普通照明則更多是提供基礎亮度,滿足照明需求。設計目標或者說初衷的不同,導致兩者的關注點也不同。
健康照明更關注光生物安全性、心理情緒影響等,而普通照明則更關注亮度、成本、外觀等。比如,健康臺燈會被要求通過RG0藍光認證,普通臺燈則可能只需“亮度夠”。
02
技術參數差異
健康照明與普通照明更直觀的差異體現在技術參數方面,比如藍光、頻閃、顯色性、色溫、照度均勻度等。健康照明一般要求:R G0級 (藍光無危害) 、無頻閃 (高頻調光或直流驅動) 、CRI≥90 (優選≥95) 、全光譜、支持2700K—6500K動態調節、符合AA級標準 (國標GB/T 9473) ,等等。科 學認證,普通LED的藍光峰值在450nm附近,而健康照明通過熒光粉技術或紫光激發可降低藍光峰值。
相較于健康照明的“高要求”,普通照明則顯然要求“低得多”,其更看重滿足基礎亮度,可能含高能量藍光 (未做過濾) 、 可能存在低頻閃 (如50Hz PWM) 、一般CRI≥80 (常見白光LED缺紅光段) 、固定色溫 (如冷白6500K) ,等等。當然,普通照明的這些“小問題”亦正在被慢慢改善。
03
場景適配性高低
隨時隨地隨場景,結合人體生理節律、心理情緒等,通過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健康照明顯然具有更廣泛的場景適配性,可提供更優質的健康光環境。如夜間閱讀,可自動切換4000K暖白光,亮度適配環境;如臥室助眠,1800K超低色溫,亮度≤50lx ;如辦公場所,5000K高色溫,垂直照度≥150lx,醒腦提神……
普通照明應對不同場景,則明顯缺乏靈活性。比如夜間閱讀,或因固定高亮度導致刺眼;臥室助眠,冷白光可能干擾褪黑素分泌;辦公場所,單一光源,則容易導致屏幕反光……以吸頂燈為例,普通吸頂燈一開全亮,可能過曝或陰影嚴重;而健康吸頂燈,則可實現分區照明,并通過傳感器調節亮度和色溫。
04
健康效益對比差異
健康照明與普通照明的差異維度還體現在“健康效益”方面,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差異指標。以眼睛疲勞、睡眠質量、工作效率三個指標來對比,健康照明可降低56%的視覺疲勞 (通過低藍光+無頻閃) ,支持褪黑素正常分泌 (哈佛醫學院研究) ,5000K色溫提升專注力 (CIE研究) 。
而普通照明,長時間使用更易導致干眼、眼疲勞;睡眠質量方面,冷白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影響或延遲入睡。此外在工作場景,未經調節、適配或定制的普通照明,可能會增加工作人員的錯誤率。而以上問題的客觀存在,也讓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光環境的健康問題。
05
成本與可持續性不同
健康照明與普通照明的本質區別是“主動健康”與“被動照明”。健康照明旨在通過科學光譜設計、動態調節、智能交互等主動干預健康,而普通照明則更多僅實現“照亮空間”功能。不可否認,在初期成本方面,健康照明 (技術附加值高) 是遠高于普通照明的,且在環保性方面也是要求更高。
所以,選擇健康照明還是普通照明,某種程度上是在權衡短期成本還是長期健康收益。不得不承認,尤其是在兒童、學生、老人、高頻用眼人群或已有眼疾人群的用光場景中,健康照明的價值更為顯著,不管是在可觸摸的現在,還是在可預期的未來。
以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僅供參考、分享與交流。
···THE END···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