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小花(化名),是在2024年暑假的法治課堂上,8歲的她始終低著頭。當講到“隱私部位不可侵犯”時,她肩膀的顫抖讓我揪心。再見小花,是在我查看被害人同步錄音錄像時。我驚訝地發現,視頻中的小女孩正是小花。小花告訴民警,就在講座前一天,小花被同村的郭某某猥褻,但上了那節“女童保護”課后,她勇敢地告訴媽媽并報警指認猥褻者。
面對有兩次前科的犯罪嫌疑人,我們引導公安機關深挖線索,追加其猥褻另一名女童的犯罪事實,最終讓罪犯受到法律的懲罰。
當法律的聲音跑在罪惡前面,當檢察藍成為孩子們心中的保護色,我們愈發堅定:法治教育不僅要為受傷花朵療傷,更要在荊棘生長前筑起圍欄。
2017年8月,一封群眾的投訴件,讓我們了解到小光山礦區生態破壞等問題已對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此我們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全面梳理問題癥結,啟動專項監督,綜合運用檢察建議、刑事立案監督等手段,推動4家行政機關立案處罰36起、作出罰款近900萬元。
小光山礦區內的違法行為全面停止后,如何恢復小光山“綠水青山”原貌,成為我們關心的又一件大事。我們從齊抓共管的角度,強化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共同推動小光山礦區的綜合治理工作。經整治,小光山目前已實現補植復綠1000余畝。
如今重返小光山,滿目蒼翠中仿佛還能看見當年灰頭土臉的我們:在堆積如山的資料里尋找破局關鍵,在深夜會議里謀劃治理方案。六載春秋,曾經的瘡痍之地已重新披綠,見證著公益訴訟從紙上論劍到落地生花的蛻變。這抹檢察藍描繪的綠色,正是我們對“國之大者”最生動的注解。
“小洪啊,先去燒水。”五年前駐村調解時,老書記的方法讓我至今難忘。面對劍拔弩張的宅基地糾紛,我抱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準備“大展身手”,卻被老書記按住了。看著他在茶香氤氳中聊家常、解心結,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我悟到:基層調解不是冰冷的法條對決,而是要在人情世故中尋找情理的公約數。
這份領悟在檢察工作中愈發深刻。辦理老陳與小蔡的“一袋辣椒”糾紛案時,我在接訪室里泡起“和解茶”。從辣椒歸屬到鄰里情誼,從互毆致傷到主動賠償,當雙方在茶香中放下芥蒂達成和解,我真正理解了司法不僅是懲惡揚善的利劍,更是修復社會關系的良藥。
最難忘的還有一起性侵案件結案后,我們帶著司法救助金和心理咨詢師回訪受害女孩時,她母親顫抖著端來的那杯粗茶——入口苦澀卻回甘悠長,恰似司法的終極價值:讓受傷的心靈重拾尊嚴。
供稿丨洪璐曦 楊慜慜 洪心如
編輯丨張明明
審核丨郭有道 章哲
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