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面對記者鏡頭,斬釘截鐵地拒絕了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的72小時停火提議。
普京的原計劃很"體面":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俄軍將在5月8日至11日停火72小時,要求烏軍同步停火,否則俄軍將"充分有效回應"。
但澤連斯基的回應更直接:"三天停火是作秀!我們要30天!"
更戲劇性的是——就在拒絕停火的當晚,烏軍對俄黑海港口城市新羅西斯克發動大規模襲擊,導致該市進入緊急狀態。俄方稱擊落170架無人機,烏軍則宣稱攔截77架俄軍無人機。
這場"停火羅生門",到底誰在演戲?
普京的72小時停火,表面是"人道主義",實則暗藏三大算計。
第一,政治作秀。借勝利日閱兵展示"俄軍掌控局勢",對內提振士氣,對外分化西方援烏陣營。
第二,戰術緩沖。俄軍近期在哈爾科夫反攻中損失慘重,需要短暫休整。
第三,輿論陷阱。若烏軍拒絕停火,俄方可宣傳"基輔政權好戰",為后續升級攻勢找借口。
而澤連斯基堅持30天停火,同樣有深層考量。
第一,拖延時間。烏軍彈藥緊缺,需爭取更多西方援助到位。
第二,戰略試探。逼俄方在長期停火中暴露防御弱點,為夏季反攻鋪路。
第三,綁架西方。用"俄方不愿長期停火"的證據,施壓美歐加大軍援。
簡單說,普京想用三天停火換"勝利日面子"。澤連斯基要三十天停火撈"戰場里子"。
可就在澤連斯基拒絕停火數小時后,烏軍對俄黑海艦隊基地新羅西斯克發動突襲,手段層出不窮。無人機群(俄稱擊落170架),無人艇(黑海艦隊擊毀14艘),巡航導彈("風暴之影"和"海王星")。
這一波襲擊至少傳遞出兩個信號。
第一,"普京的停火令,我們當廢紙"。用實戰打臉俄方"掌控局勢"的宣傳。
第二,"俄軍后院也不安全"。新羅西斯克是俄能源出口樞紐,襲擊能打擊俄經濟命脈。
俄方則迅速報復,向敖德薩、哈爾科夫發射導彈,雙方"停火"淪為一場黑色幽默。
不得不說,澤連斯基拒絕停火+主動襲擊,是一步險棋,但邏輯很清晰。
第一,制造"俄羅斯不可信"的敘事。通過拒絕短期停火,向西方證明"普京只想爭取時間重整軍隊"。
第二,展示"烏克蘭還能打"。襲擊俄縱深目標,打消美歐對烏軍反攻能力的懷疑。
第三,逼美國下場。特朗普政府近期對烏軍援搖擺不定,澤連斯基需要一場"危機"重啟援助。
風險則在于,若襲擊導致俄軍大規模報復(如轟炸基輔),可能引發西方"烏克蘭太激進"的批評。
事情發展到現在的地步,5月9日紅場閱兵是普京今年的頭號政治工程,但如今面臨三重尷尬。
第一,安全威脅。烏軍無人機已能頻繁襲擾莫斯科,閱兵現場可能成目標。
第二,國際形象。多國政將出席,若現場遇襲,俄"強大形象"將崩塌。
第三,國內壓力。俄民眾開始質疑"特別軍事行動"成效,勝利日若出岔子,普京權威受損。
俄軍近期在邊境部署S-500防空系統,但烏軍無人機操作員在社交媒體挑釁:"S-500?我們試試看。"
而在這場博弈中,美國的態度最微妙,動作卻毫不隱諱。
第一,公開表態。支持"無條件停火",但強調"必須是可持續的"(變相支持澤連斯基30天方案)。
第二,實際行動。悄悄加快F-16戰機移交,并批準新一批遠程導彈援助。
特朗普的算盤是,短期內用"停火倡議"展示自己"比拜登更會斡旋"。長期上繼續武裝烏克蘭,讓戰爭消耗俄羅斯,但不許烏軍"冒險反攻"。
一句話,停火是假,博弈是真。這場"72小時停火"鬧劇,本質是俄烏美三方各懷鬼胎。
普京要一場完美的勝利日閱兵,卻被無人機攪局。
澤連斯基用炮火證明"烏克蘭還沒輸",但賭注越來越大。
特朗普嘴上喊和平,手里卻遞刀,等著俄烏兩敗俱傷。
最后送三方一句大實話。
給普京:"勝利日的煙花,別被無人機搶了風頭。"
給澤連斯基:"靠襲擊換援助,小心玩火自焚。"
給特朗普:"既要烏克蘭流血,又要俄羅斯放血,當心兩頭不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