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蘇州城外十里地有個程家村,村里有個窮書生叫程硯舟。這小子打小就聰明,三歲能認字,七歲會寫詩,可惜家里窮得叮當響,全靠隔壁周秀才教他讀書認字。
周秀才有個閨女叫素心,比硯舟小兩歲。這丫頭跟著她爹學了一手好醫術,采的草藥能治百病。村里人都說,這倆孩子是天生一對。
這天晌午,硯舟正在村口老槐樹下背書,忽然來了頂青布小轎。轎里鉆出個圓臉胖子,笑嘻嘻地說:"程相公,我家趙老爺請您過府說話。"
這趙老爺可是蘇州城里有名的大財主,外號"趙半城",意思是半個城的鋪子都是他家的。硯舟心里納悶,但還是跟著去了。
趙家花園里,趙半城正拿著根金簪子逗鳥玩。見硯舟來了,瞇著眼上下打量:"嗯,模樣周正。"轉頭朝屏風后喊:"蘭兒,出來見見。"
屏風后頭"叮當"一陣響,走出個穿紅衣裳的姑娘。硯舟一看就認出來了——這不是上個月在廟會上見過的那個小姐嗎?當時她掉了支簪子,自己追了二里地才還給她。
"程相公啊,"趙半城摸著胡子說,"我閨女看上你了,想招你當女婿,你看咋樣?"
硯舟手里的茶碗"咣當"一聲掉在地上。他想起周秀才常說的話:"咱窮人家的孩子,讀書考功名才是正路。"正要推辭,那紅衣姑娘偷偷沖他一笑,笑得他心都酥了。
轉眼到了鄉試放榜的日子。硯舟中了第三名,喜報傳到村里時,他正在周家后院幫素心曬草藥。
"硯舟哥,"素心一邊捆艾草一邊問,"聽說趙家小姐長得跟天仙似的?"
硯舟手一抖,剛曬的茯苓"撲通"掉進水盆里。正要說話,突然前院傳來一陣吵嚷。跑過去一看,幾個衙役正押著周秀才往外走,說他私藏禁書。那差役抖開的包袱里,赫然是本《南山集》——這書可是要殺頭的!
半年后,硯舟穿著新做的舉人服,在趙府拜堂成親。新娘子蓋著紅蓋頭,可他知道里頭是明蘭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酒喝到一半,管家湊過來小聲說:"姑爺,周家那丫頭昨兒個跳河了..."
"啪嚓!"硯舟手里的交杯酒摔得粉碎。他想起趕考那天,素心追到渡口塞給他一包艾草:"路上蚊蟲多..."話還沒說完船就開了。如今那包艾草還在箱子里,人卻沒了。
又過了三年,硯舟考中進士,被派到揚州當官。這天審案子,堂下跪著的藥鋪伙計突然抬頭:"大人還記得周家的艾草不?"夜里,那伙計偷偷來找他,掏出一封血書——竟是周秀才在牢里寫的!
原來那本《南山集》是趙家派人偷偷放的。趙半城早知道硯舟和素心要好,怕閨女受委屈,才想了這毒計。
硯舟在書房坐了一宿。桌上擺著兩樣東西:老丈人剛送來的鹽引批文,能讓他發財;還有素心給的艾草包,已經發黃了。天快亮時,他想起小時候周秀才教他寫字,說"硯"字要寫端正,因為做人要明明白白。
第二天一大早,趙府管家慌慌張張跑來報信:運鹽的船被劫了,趙半城讓人綁了石頭沉湖里了!硯舟趕到湖邊,只見明蘭抱著她爹的尸首哭得死去活來。她抬頭看著硯舟,眼淚汪汪地說:"相公,我現在只剩你了..."
硯舟望著湖面,恍惚看見素心跳河那晚的月亮。他慢慢蹲下,從趙半城腰上解下一塊玉佩——那上頭還沾著周家書房的墨味兒。
后來揚州百姓都說,他們這兒來了個怪官:審案子時總要燒艾草,說是驅邪。有年鬧瘟疫,他把家底都掏出來買藥,每副藥里都有三錢艾葉。有人說看見艾煙升起時,程大人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故事出自《淞隱漫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