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五一黃金周,海南旅游島仍有“宰客”的暗流涌動。5月3日,三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
5月1日,有網友反映“在三亞購買水果九斤變成六斤”的問題。三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行政執法局已找到該流動攤販,經調查該網友反映屬實,已依法立案,并根據規定擬給予50000元的行政處罰。
三亞市監管部門針對這起流動攤販“短斤少兩”事件開出的五萬元罰單,是繼2024年1月類似案件罰款三萬元后,當地加大整治旅游市場亂象和重塑三亞旅游誠信的又一記重拳。
據悉此次事件中,監管部門收到投訴四小時內鎖定涉事攤販,迅速調查核實并作出處理,顯示旅游旺季對欺客事件的處置效率顯著提升。
而罰單開出,網友們也是紛紛叫好:
三亞是國內著名的旅游景點,成為許多人打卡的圣地。然而三亞欺客宰客的現象一直存在。2014年歌手王芳三亞買水果被掉包事件引發輿論嘩然,十余年后同類問題仍露頭并發酵,實在讓人為之嘆息。
究其原因,一方面,流動攤販經營成本低、違法收益高,即使處罰手段持續升級,但相較于旅游旺季日流水驟增帶來的暴利,使得一些不法者仍心存僥幸鋌而走險;
另一方面,游客維權意識薄弱,多數人因行程緊張放棄投訴,客觀上縱容了違法行為。從而使“宰客”成為不法經營者不忍放棄的牟利手段,更成為當地多年難以根治的頑疾。
今年4月30日召開的三亞市旅游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再次強調全力打贏三亞旅游形象“翻身仗”, 以“零容忍”態度對涉旅違法行為下狠手、出重拳、動真格。
聽著仍像老生常談,但隨后執法部門對“在三亞購買水果九斤變成六斤”事件的處理,尤其50000元突破性的罰款額度,說明三亞對于宰客現象確實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其執法管理的“零容忍”“動真格”態度與做法的確在與時俱進。
三亞還于2023年推出“缺斤短兩可‘追評’”的“云監管”模式,推出“一戶一碼”信用體系,通過數字化手段約束商戶行為。
然而流動攤販因其機動性,仍成為監管盲區——2024年至今,三亞已查處23起同類案件,罰款超50萬元,但流動攤販占比居高不下。
那么,進一步加大經濟處罰力度,未嘗不是“被逼無奈”后的更佳選擇。
或許此次對水果攤販的重罰就是有益嘗試和新的開始。
“九斤水果變成六斤”,那被偷走的三斤成為攤販黑心純利,罰款5萬則相當于每斤付出一萬多的懲罰代價,看他往后還敢不敢“偷”!
解決市場欺詐問題,還得倚重經濟杠桿。
不講誠信,無視規則,那就罰到他肉疼,罰他個傾家蕩產,才可能產生真正的效果。
愿三亞此類嚴管重罰持續加力,直至宰客現象銷聲匿跡。
愿海南早日擺脫“宰客島”的惡名。
讓俺們可以心無掛礙、悠游自在地去那里逛一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