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帶團5年的小嘻哈,見過太多退休旅客,發現旅行何時停,答案藏在人生百態里。
1.健康紅線,是限制更是提醒
有人說:“不管年齡多大,只要身體好就一直走”,心態雖好,但不要太逞強。
72歲張叔不服老,偏要跟著年輕人去登黃山,全程拄著拐杖,結果一路下來,膝蓋腫脹的厲害,回來后足足臥床半個月。
醫生嚴肅告誡他:如果還是這么好強,關節早晚得廢。
李阿姨的做法,就很明智。
當她確診慢性病后,果斷放棄跋山涉水的行程,選擇乘坐郵輪游玩。每天在甲板上曬太陽,悠閑地逛逛港口城市,這樣既享受了旅行,又不會損耗身體。
健康是旅行的本錢,適時調整,才能走得更遠。將旅行的節奏,調節到與身體相契合,才是真正的智慧。
2.熱情消退,別勉強自己
退休頭兩年,王姐就像是“打卡狂人”,一口氣跑遍了20多個國家,翻開她的朋友圈,滿滿的異域風情風景照。
后來,有段日子沒有見到她,聊天時她跟我說:“現在一看到行李箱,就感覺特別累,連拍照都提不起勁兒來了?!?/p>
前幾天得知,她竟迷上了油畫,在顏料與畫布間,尋找到了新的樂趣。
相反,趙叔卻越玩越上癮。
在65歲那年,他自己拿出錢來組建了一支老年騎行隊,并且帶著老伙計們沿著海岸線開始騎行。
風兒輕輕吹過耳畔,車輪緩緩地碾過柏油路,那樣的一種自由,居然讓他渾身上下都充滿了活力。
熱情會消退,興趣會發生改變,只要順心而為,活得灑脫自在就好。
3.錢包鼓癟,理性做決定
劉叔每月退休金3000塊,剛退休時一狠心,報名參加了高端旅行團?;貋硪凰阗~,半年積蓄都耗費殆盡。
后來,他不再跟團游,而是選擇乘坐綠皮火車,前往周邊地區進行窮游,居住在青年旅社里。
走在小縣城的古街上,吃一碗當地特色小吃,也能讓他愉悅一整天。
陳阿姨則是另一種活法。
退休前攢下豐厚積蓄,她專門定制高端旅行,住海景別墅,配私人導游。
在馬爾代夫的水上屋,她一邊喝著香檳,一邊看夕陽,直言“錢花在喜歡的事上,值!”
經濟基礎決定旅行方式,不盲目攀比,不打腫臉充胖子,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4.家庭羈絆,也是溫暖港灣
68歲孫爺爺,原本打算環游中國;不料,兒子兒媳工作忙,需要他幫忙帶孫子。
他只能收拾好行李,開始做起了“全職爺爺”。
如今,他每天都會去接送孫子上下學,到了周末還會帶著孩子,去公園放風箏。
在含飴弄孫的日子里,過得非常幸福。
周奶奶的老伴走后,子女擔心她悶出病,鼓勵她出去走走。
在旅途中,她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現在,她不僅有了固定的旅行搭子,還成了社區旅行分享會的常客,活出了別樣精彩。
家庭與旅行,看似矛盾,實則可以找到平衡。無論是守護家人,還是追尋自我,都是生活的意義。
5.換種活法,照樣精彩
吳老師不再遠行后,把目光投向了自家小區。
他花了整整一年時間,研究小區里的每一種植物,從早春的玉蘭,到深秋的銀杏,都被他寫成科普文章,在社區里分享。
現在,他成了大家口中的“植物活百科”。
楊伯依然在路上,70歲高齡還背著專業相機,穿梭在大街小巷。他用鏡頭記錄世間美好,舉辦攝影展,用另一種方式傳遞旅行的意義。
生活不止詩和遠方,也有眼前的美好。無論是走出去看世界,還是靜下來品生活,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精彩。
旅行何時停,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跟隨內心。人生這場旅途,怎么舒服就怎么來。
關注小嘻哈,暢游天下,夢想開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