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紀念《海南日報》創刊75周年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林博新
隨著“五一”小長假的到來,作為定安知名的文化景點之一,定安老縣衙遺址逐漸熱鬧了起來。5月2日,幾位游客踏入老縣衙正堂后,目光很快便被右側墻角的一個小展覽所吸引。
這是知海書屋創辦人、定安縣定城鎮山椒社區多校村村民孫衍吾專門為紀念《海南日報》創刊75周年所辦的“知海書屋與海南日報藏報、圖片、書畫展覽”。這里場地很小,僅放置了6塊小展板,但展品無一不是孫衍吾收藏的心血:有1964年6月18日的《海南日報》,頭版刊登《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的報道,還有1988年4月14日出版的關于海南建省的報道……
“你看這竹葉里藏著字——”孫衍吾指著一幅竹畫,墨色濃淡間,“海南日報與知海書屋相伴成長”的字樣若隱若現。另一幅蘭花作品,表達了他對海南日報的感情:“蘭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海南日報的文雅好似盛開的蘭花,傳播文化,清香滿園。”
從16歲開始閱讀《海南日報》,到如今正好50個年頭,作為海南日報忠實的讀者和文化使者,孫衍吾說這份讀物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他,也照亮了這片鄉土。
2021年3月6日,《海南日報》刊發報道《續寫“雷鋒日記”近四十載》,關注孫衍吾創辦的知海書屋向青少年宣傳雷鋒精神的故事。
初識
它是農民鄉親的“田師傅”
1975年,定安公社中學,還在讀高中的孫衍吾每天都利用晚自習前的15分鐘閱讀《海南日報》。從這一年起,他與《海南日報》結下不解之緣。
高中畢業后,孫衍吾進入生產隊工作,當時幾乎每家生產隊都訂閱了《海南日報》,他每晚邊記工分,邊讀報紙。他對農業、科技內容十分感興趣,而報紙會傳授許多施肥、播種的知識。
1980年,孫衍吾做了一件人生大事:利用500元安家費購買了一百多本書以及訂閱的幾份報刊,在自家土坯房創辦了“知海閱覽室”,免費向村民開放借閱。由于自己經常到縣圖書館、新華書店讀書、買書,學習農業技術,孫衍吾說,干脆自己開一個書屋,帶著村民一起學習。
書屋的讀物中,《海南日報》對孫衍吾尤為重要。一張新聞紙,閱覽天下事。為了能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國家在發生什么變化,1990年,他賣掉家里兩頭豬,用換來的1500元錢在自家墻上制作了一塊黑板和讀報欄。
孫衍吾將黑板報分成新聞快報和天氣預報兩個欄目,摘抄當天《海南日報》的要聞和天氣預報。因為自家位置正好處于村里巷子的十字路口,村民們路過總要駐足,留意墻上的內容。
“農民看天吃飯,播種、打藥全靠天氣預報?!弊鳛榇謇锏摹皻庀蟛髥T”,孫衍吾說,有時村民遇到他,會主動詢問近期的天氣變化,他則靠《海南日報》給的信息答復。
有空余時間時,孫衍吾會到田間地頭給農民們發放《海南日報》等刊物,大家圍坐一起學農技知識。“施肥、播種、防蟲害……報紙上的‘田師傅’手把手教我們種地?!?/p>
陪伴
它是記錄時代的鮮活歷史
走進知海書屋二層,4個高及天花板的藏報架擠滿房間,一本本報紙合訂本堆成小山,每一本都是孫衍吾手工裝訂的“歷史切片”。
多年來,孫衍吾省吃儉用,長期訂閱超60種刊物,常年的閱讀讓他養成了讀報、貼報、抄報、剪報和藏報的習慣,并以此為生活樂趣,其中《海南日報》和《人民日報》是他收藏最多的報刊。
閱覽室升級為“知海書屋”后,有時沒錢購買刊物,孫衍吾就騎上自行車到縣城各個單位收集報紙,并把過期報紙上的實用部分剪下來加以整理歸類,自己裝訂成書,以便村民查閱。
除了收藏,他更擅長“活用”報紙?!拔医洺S檬詹氐摹逗D先請蟆放e辦報紙收藏展覽?!泵總€月,他會將《海南日報》按照日期和版次順序裝訂成合訂本,每逢元旦、“七一”、國慶節等節日就會舉辦一次展覽。
在知海書屋的一樓,孫衍吾最近一期舉辦的是海南日報《2025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高質量發展全媒體調研行》的系列報道專版報紙展覽。零散的報道按主題整合,讀者就能看出海南發展的脈絡。
除了看時事新聞,孫衍吾最愛讀的是《海南日報》的《海南周刊》。他尤其喜歡《海南周刊》刊發的關于蘇軾的文章,時不時還會把老報紙翻出來研究《海南周刊》上刊登的書畫作品等。
在《海南周刊文叢》新書發布會上,受邀前來的孫衍吾為慶祝新書發布送上了他的墨寶?;丶液?,他專門在知海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作了該《文叢》四卷本的讀書分享會。
孫衍吾創辦的知海書屋讀報欄,張貼《海南日報》供鄉親閱讀。
“《文叢》講海南故事,記錄了海南各方面文化歷史,我讀了不止一遍?!睂O衍吾說。“講好海南故事,書寫時代華章”既是他對《海南周刊》的評價,亦是他的人生心愿。
情誼
它是終生受惠的良師益友
“對我來說,《海南日報》不只是一份了解國內外新聞、學習各類知識的報紙,更是一生難以割舍的良師益友?!睂O衍吾說。
孫衍吾至今還記得第一位采訪他的海南日報記者:“他叫葉京,和縣里廣播站的人一起過來找我?!?/p>
2020年5月7日,《海南日報》創刊70周年座談會上,孫衍吾代表報紙老讀者發言。
1983年5月14日,海南日報刊發報道《金榜覓無名桑梓獻才華——記“知海”閱覽室創辦人孫衍吾》。這是海南日報首次報道孫衍吾。從報紙的忠實讀者,到報紙里的新聞主角,他十分高興,受到莫大的激勵。
“標題里‘桑梓’二字戳中我心,我就像老樹扎根鄉土,總要為鄉親做點什么?!睂O衍吾說,許多讀者讀到文章后曾向他來信,這份鼓勵一直支撐著他堅守知海書屋、惠及鄉里。
據不完全統計,《海南日報》刊發孫衍吾長期服務鄉村文化建設的相關報道逾180篇。40多年來,采訪過孫衍吾的海南日報記者換了不知多少人,有人逢年過節還會關心他的身體健康,這讓孫衍吾心中充滿幸福感:“他們寫我的故事,我也讀他們的報道,這是讀者與報紙之間的雙向奔赴?!?/p>
如今,多校村275號的讀報欄鐵皮頂雖已銹跡斑斑,12個跨版的報紙依然被夾子夾得整整齊齊,50年光陰在報紙的油墨香中悄然流轉。
這是孫衍吾與《海南日報》的50年,也是一個普通人與一份報紙用半生光陰書寫的文化奇緣,一份報紙與一個人的互相成就。他在報紙中讀懂時代,又讓時代在報紙的傳播中被更多人讀懂。
有人評價他“人為買書瘦,家為買書貧”,他不以為然:“這份報紙教會我看世界,我要把這份眼界傳給更多人。”
一陣微風拂過知海書屋,站在門前的孫衍吾手中的《海南日報》沙沙作響。
墨香致遠,初心不改。有《海南日報》相伴,孫衍吾說,他很幸福。
(海南日報定城5月3日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