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位的哥的價值底色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向淳 通訊員 黃靜 朱舫 攝影報道
“去神泉谷景區的游客越來越多。”49歲的何青松,是黔南州長順縣一名出租車司機,這些天,他親身感受到長順旅游在升溫。
今年“五一”假期,貴州各地旅游狠狠火了一把,何青松的家鄉長順縣也不例外。長順旅游地標神泉谷景區精心備足留客“大餐”,引來各地游客暢游。
出租車是城市形象的“流動窗口”,何青松說,乘客滿意就是一名出租車司機最大的收獲。
游走長順大街小巷的出租車,也跟著忙了起來。“坐上我的車,我免費當導游。”性格爽朗的何青松,從不放棄每一個向乘客介紹長順的機會,服務員和導游成為他的“第二職業”。
何青松曾輾轉廣東、廣西、福建多地打工,苦活累活搶著干,一心想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每年回家過年,何青松都會看見家鄉發生著巨大的變化,2015年,何青松下定決心返鄉創業。
在家短暫休息的幾天時間,何青松發現曾經終日無所事事的伙伴們,白天不見了人影,大多數都忙碌起來,有的種高鈣蘋果,有的到縣城做生意,有的成了種糧大戶。何青松和家人商量,動了跑出租車的念頭,“一來收入相對穩定,二來還可以看到自己家鄉每天發生的變化。”
培訓合格后,2015年3月,何青松終于開始駕駛出租車穿梭在長順大街小巷。
這一開就是十年。“路越來越好,泥巴路看不到了,開車心情也好。”何青松感受最深的,還不是道路,這些年,隨著貴州各級各部門為勞動者撐起的權益保護之傘越來越大,“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這些也不再難了,“專用停車位有了,技能培訓多了,我們這一行越來越受關注。”
曾困擾戶外勞動者的急難愁盼問題逐步化解,出租車司機、外賣小哥等群體成為相關部門常態化送溫暖的重點對象。在長順,有運營資格的出租車輛共164臺,何青松這樣的司機則保持在200名以上。
何青松感動的同時,十分珍惜這份工作,他總想著做點什么。于是,盡全力為乘客提供咨詢和幫助,成為他回報這份關愛的自發行動。
出租車是城市形象的“流動窗口”,握住方向盤的第一天,何青松就給自己“約法三章”:不挑客、不拒載、不繞路。
“快上車……”今年2月6日早上,一對夫婦抱著一名昏迷的兒童攔車,何青松來不及多想,毫不猶豫打開雙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連闖紅燈,安全抵達醫院后,他才打電話報警處理闖紅燈事宜,連車費都沒收。何青松事后說:“值得!”
安全行駛100多萬公里、服務乘客近28萬人次、義務接送10屆高考生、10年堅持老幼病殘優先……10年來,這一連串數字,標注著何青松“最美勞動者”的價值底色。
“師傅,長順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何青松扭過頭來,臉上一笑,“你聽我給你慢慢介紹……”
游客漸多,在何青松司機生涯里,這樣的一幕經常上演。何青松是當地的哥圈子里有名的“活地圖”,數不清多少次幫游客定制旅游攻略。
一句“謝謝師傅”,溫暖著何青松這位硬漢。從參軍入伍到外出打工,再到當上的哥,何青松與不少同齡人一樣,從異鄉追逐“新風景”到返鄉變成“風景線”,普通勞動者一樣活出精彩人生。
來源:貴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