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石化公司,有一位從普通鉗工成長為行業標桿的產業工人,他就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建修公司東部檢修車間維修九班班長、高級技師崔巖。
4月28日,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崔巖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載譽歸來后,他指著吉林石化機械實訓基地那面名為“三杰·道路”的榮譽墻說:“是吉化的平臺足夠寬廣,才讓我們員工成長的步伐堅定。這個榮譽讓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要更好地服務吉化事業的發展。”
5月1日,當人們沉浸在節日氛圍中時,崔巖像往常一樣來到吉林石化乙烯裝置“心臟級”設備——裂解氣壓縮機組旁巡檢。他認真觀察設備運行狀態,仔細聆聽震動,觸摸設備表面溫度。對于崔巖來說,節假日和深夜加班是工作常態。作為乙烯裝置的檢修人員,他深知設備一旦出現問題,必須迅速響應,將影響降到最低。
2014年的夏天,剛剛大專畢業的崔巖背著行囊站在吉林石化廠區門口。這個遼寧撫順農村走出來的青年不會想到,10年后自己會成為全國勞動模范。那時的他只知道,要像兒時放羊時數清每只羊羔那樣,摸清廠里每臺設備的“脾氣”。
乙烯裝置被稱為石化企業的“心臟”,而崔巖班組所負責的裂解氣壓縮機組恰是心臟里最精密的一個“心房”。為了練就“聽音辨癥”的絕活,他在十年間,積累并記錄下不同工況下的設備聲響等相關數據。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數據旁,畫滿了只有他自己能看得懂的符號和文字。“設備就像會說話的病人,震動是咳嗽,異響是呻吟。”如今,他已經能夠通過細小的聲音變化判斷設備運行狀態。
2018年的夏天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8月17日,婚禮前一天,這位新郎官還在備戰吉林市職工技能競賽。此前所有的籌備和彩排,都是新娘獨自完成的。次日下午,婚禮剛結束,他就從撫順趕回吉林,回到了技能競賽場上。8月19日,沾著喜糖味道的工作服見證了他摘得桂冠的瞬間。贏得冠軍那一刻,他感慨地對前來為他打氣助威的妻子說:“軍功章有你的一半!”
2024年大檢修期間,德國進口的Z8101減溫減壓控制系統突發故障,崔巖大膽提出了手工刮研方案。這一方案在當時看來非常冒險,因為手工刮研需要極高的技術水平和豐富的經驗,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設備損壞。但是崔巖對自己的技術充滿信心。在方案獲批后,他憑借精湛的技術,將泵蓋平面度精確控制在規定范圍,提升了密封面強度,成功確保了裝置按計劃開車。
這樣的“急診”故事在崔巖的工作中屢見不鮮。在吉林石化機械實訓基地,徒弟馬東海指著一套機械裝置驕傲地說:“這個氣閥安裝工具就是我師傅發明的。原來在安裝氣閥的時候,我們要到設備下面安裝,既費時又費力,還容易受傷。發明這個工具之后,我們可以通過它的支撐來快速安裝,提高了安裝效率和裝配質量。像這樣的發明,我師父做了30多件。”
崔巖指著自己發明的一件量具說:“以這個量具為例,我們在訓練的時候,需要用到大量這種量具。這種量具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我們零件的加工精度要精確到0.01毫米以內,也就是頭發絲的1/7那么細。有些非標準件,沒有固定的標準,也沒有相應的參數,所以機床加工是相對比較困難的。我們就自己發明更加精細的量具,確保精度達標甚至超過標準。”
據了解,崔巖發明的氣閥安裝工具讓檢修效率成倍提升,設計的“旋轉機械振動故障模擬機”成為培訓神器,開發的“一機一碼”系統讓設備檔案隨身攜帶。他還成功攻克了造粒機組異常振動等30多項技術難題。10年間,他推動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革新12項,領銜研發專用工裝30余套,還創造了工作法6項,發表技術論文5篇。這些創新成果從圖紙走向實操,累計為企業創效千余萬元。
在吉林石化機械實訓基地工作室,記者看到崔巖利用電腦數字建模,把設備的內部結構用三維動畫360度無死角演示出來。崔巖說:“現在的培訓課,我也把這些教給大家,他們看到我課件里展示這些設備的奧秘,有趣又直觀。”這種“數字+傳統”的培訓模式,也是崔巖摸索出來的“傳承之道”。“以前拆裝十幾次才能記住的部件結構,現在通過三維圖就能立體呈現了,特別容易記住。”徒弟馬東海說。
面對私企拋來的橄欖枝,崔巖始終不為所動。“這些榮譽是公司給我的,吉林石化公司讓我站在這個平臺上,我要把全部的力量奉獻給公司。”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姜岸松
責編 馮薈羽
二審 丁美佳
終審 李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