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眾多明星懷揣著“帶領華語音樂走向世界”的夢想,然而受多重因素制約,真正能達成這一目標的卻寥寥無幾。
但在二十一世紀初,有12個女孩做到了。
她們人手一把國風樂器,以民樂演奏的形式迅速在市場中嶄露頭角。
不僅年入1.3億,還登上了春晚的舞臺,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但就在大家伙都以為國風即將風靡全國時,十二樂坊卻突然將重心轉向日本。
如今多年過去,女子十二樂坊在日本到底過得如何?
冒險出走日本
2000年底,音樂制作人王曉京在九大音樂院校招了12個女孩。
不出半年,一個身著華麗古裝,手持二胡、古箏、琵琶等國風樂器的組合“女子十二樂坊”橫空出世。
在傳統民樂還“正襟危坐”的表演時,女子十二樂坊就像個“叛逆的少女”。
她們還將傳統國風音樂和現代氣息結合,激情澎湃的演奏瞬間打破了聽眾對民樂的刻板認知;
她們身著華麗旗袍,不僅彈奏樂器還翩翩起舞,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演出形式的認知。
2001 年,她們發行首張專輯《魅力音樂會》,該專輯成績斐然,銷量高達兩百萬張。
這12個女孩瞬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就連央視也拋來了橄欖枝,邀請她們參加春晚。
在第一張專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后,王曉京開始著手計劃樂坊的下一步發展。
每個音樂人都有著“將華語音樂帶向世界”的愿望,他也不例外。
就在他為如何邁出第一步而頭疼時,日本株式會社向樂團釋放出合作意向。
日本人對東方文化似乎總有著超乎尋常的好奇心。
株式會社表示愿意為樂團在日本的發展提供支持,幫助它們宣傳推廣。
彼時的國內音樂市場尚未成熟,而日本擁有成熟的娛樂產業文化。
王曉京便下定決心,帶著樂坊到日本發展,希望能借此打開國際市場。
出海之旅的盛與衰
初到日本,憑借著極具東方韻味的表演風格,女子十二樂坊迅速占據日本音樂市場。
為了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樂團和株式會社開始對女孩們進行全方位地包裝和營銷策略。
她們身著精心設計的傳統服飾,將東方女性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借助株式會社的人脈渠道,她們頻繁亮相電視節目,以此打開知名度。
緊接著,她們迅速推出進軍日本市場的第一張專輯,令人意外地是,專輯取得了驚人的成績:銷量突破百萬張,創造了海外音樂團體在日本市場的銷售奇跡。
各種廣告代言和演出邀約也紛至沓來。
許多知名品牌都開始邀請樂團與品牌合作代言、創作廣告音樂,她們的形象開始出現在各種廣告上、雜志封面上,甚至在街頭小報上也都是她們的身影。
女子十二樂坊甚至在日本掀起了一股“中國民樂熱”,不少觀眾在看了她們的演出后紛紛表示要學習二胡、琵琶等中國傳統樂器。
部分日本學校還將中國民樂納入了音樂課程中。
但繁華背后危機四伏,文化的差異讓她們能夠迅速脫穎而出,卻也能成為制約她們發展的巨大障礙。
女子十二樂坊的成功為其他樂團演出提供了靈感,不少音樂團體紛紛效仿其表演形式,觀眾也因此分流不少。
日本的本土音樂在此期間也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流行音樂、動漫音樂不斷擠占市場,十二樂坊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
再加上觀眾的新鮮感褪去,她們的表演風格存在局限性,文化的差異讓這些日本聽眾難以產生情感共鳴。
隨著聽眾的減少,當初一票難求的演唱會門票如今卻遲遲賣不出去。
資本市場向來利益為先,諸多廣告代言、演出邀約也都斷崖式減少。
可外部的競爭和沒落還未解決,她們的后院卻悄悄起了火。
成員們勞累演出、收入分配不均、6名團員先后出走,十二樂坊在日本的發展似乎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而此時的國內,音樂市場生機勃勃,互聯網的普及讓音樂業逐漸走向繁榮。
國內市場聽眾對音樂風格的接受度逐漸提高,出現了不少民樂團體。
“自得琴社”就靠著新民樂在國內市場穩居一角。
反觀女子十二樂坊,在國內“消失”多年轉向日本發展,而此時,國內音樂市場正蓬勃發展。
不少網友調侃她們“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樂坊的自救
2016年,創始人王曉京離世,女子十二樂坊驟然失去了領頭人。
此時,樂坊初代成員石娟決心做牽頭人,重組樂坊,打算回到國內發展。
可此時的女子十二樂坊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紅到可以上春晚那個樂坊了。
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她們開始嘗試新的演出形式:
借助互聯網平臺合作推出線上音樂會,首次直播就有五十多萬人同時在線觀看;
在音樂創作上也開始融入現代元素,擴展了民樂的欣賞群體;
同時她們也開始走進校園,開展一系列音樂講座,激發了不少學生對傳統民樂的興趣。
通過這些努力,她們也成功開始接到演出,在各種音樂會中露面,偶爾也上一些電視節目。
2024年,石娟團長重新打造新九人樂團演繹周杰倫國風作品,使傳統民樂與流行音樂融合; 并于同年9月,以特邀嘉賓的身份出席周杰倫2024世界巡回演唱會·南京站。
雖然不如當年那般紅火,但她們也逐漸走出了“沒落”的陰影。
她們充分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明白了“一招難吃天下鮮”的道理,開始在音樂風格上推陳出新;也明白了后備力量的重要,開始招募后代團員,保證樂團演奏水平的穩定。
如今,盡管難以重回曾經的 “頂流” 巔峰,但她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不斷創新的精神,為中國民樂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結語
從當初驚艷出世的民樂演奏領頭者,到出走海外的闖蕩者。
如今的女子十二樂坊似乎難以再回到二十一世紀初的“頂流”地位,只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艱難求生。
從她們的誕生到出走日本再到回國發展,不難看出,市場的選擇固然重要,但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部分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女子十二樂坊
音樂周報|你還記得女子十二樂坊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