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主播,一個個都是鐵飯碗。
可在1992年,有人偏偏放下這個鐵飯碗,毅然去了美國,過上了不一樣的人生。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曾主持《新聞聯播》的杜憲。
當年她是央視的當家花旦,端莊大氣,氣質出眾,開口就是標準普通話,坐在鏡頭前一說話,觀眾立馬就信了。
如今,那個光芒萬丈的杜憲,卻很少再出現在鏡頭前。
反而是學生、網友曬出的一張照片,讓人再次想起這位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滿臉笑容,手捧鮮花,站在講臺前,像極了一個溫柔的長者。
很多人問,她現在怎么樣了?她過得好嗎?
01
前段時間,有學生曬出與杜憲的合照,說這位老師剛剛過完生日,還親自來給大家上最后一節課。
照片里的杜憲,穿得簡潔、氣質依舊,雖說已滿頭白發,但精神頭十足,站在講臺前,神采飛揚。
很難想象,這是當年萬人追捧的央視一姐。
再想想,她當年是怎么“辭職出走”,就越發覺得這個女人不簡單。
02
陳道明曾說:“我飛得再高,線都在她手里?!?/p>
這個讓陳道明佩服到不行的女人,就是杜憲。
年輕時的杜憲,是北京廣播學院的高材生,氣質好、長相美,在央視站穩腳跟那年,就和當時還在跑龍套的陳道明結了婚。
別人都勸她,別嫁陳道明,沒名氣,沒前途。
但杜憲偏不聽,非他不嫁。
后來果然,陳道明爆紅,緋聞一波接一波。
但杜憲呢?從不翻手機,從不吵鬧,只有一句話:“我這人心思一動,他就知道了,還查什么?”
這樣的信任,讓陳道明把話說死:“我這輩子最對的事,就是娶了她?!?/p>
03
誰能想到,杜憲其實一開始是在工廠炒菜的。
16歲,她進了軸承廠,被分配到食堂。洗菜、蒸饃、炒菜、打飯,樣樣來得。
那時候長得好看,天天有人排隊找她打飯,哪怕多等十分鐘也愿意。
但她沒滿足,白天干活,晚上悄悄復習功課。
1977年高考恢復,杜憲一舉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走出廚房,走上講臺。
畢業后,進了央視,主持《新聞聯播》,一坐七年。
那時候,有電視的人家不多,但只要電視一開,杜憲的臉就是“國民記憶”。
后來她轉到幕后,做編輯,學經濟,年年先進。但她又不滿足了。
04
1992年,她跟央視磨了四個月,終于辭職成行。
去了美國,拍紀錄片、寫書、主持節目,還在電視節上一舉拿獎。
回國后又一頭扎進商界,開公司、做總監、當董事長,全憑自己的腦子和能力,不靠誰的關系。
過了十來年,她又回到老本行,加入鳳凰衛視,主持環保專題。
為拍節目,她上高原,下戈壁,曬得皮膚黝黑,一回來,朋友差點認不出來。
干凈講究的人,沒水也得頂著,衣服穿臟的也得繼續穿。
她說,央視沒這么苦,出國也沒這么難,但這一段路,她愿意走。
05
退休后,杜憲偶爾在傳媒大學給學生上課。
課后,她一個人坐著,和學生聊聊人生,說說舊事。
陳道明說過,他們倆坐窗前,一個繡花,一個裁皮包,窗外是落葉,屋里是歲月靜好。
現在,女兒陳格也有了孩子,杜憲當了姥姥,生活安穩、簡單,和年輕時那股“非要闖出個名堂”的勁兒,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人說,杜憲這一生太完美。
其實不然。
她走過廚房的鍋碗瓢盆,也站在過央視黃金時段;
她拿過鐵飯碗,也砸過飯碗去冒險。
這世上太多女人,想要穩當又精彩。
可杜憲做到了。
她曾說過一句話:“我現在覺得我很幸福。”
這一句,比所有的光環更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