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小時候曾在九龍城街頭吃牛腩面,突然被一道轟鳴的巨響打斷,那你多半是經歷過“啟德時代”的香港人。
那時候的飛機不是在天空翱翔,而是像不小心迷路的巨獸,呼嘯著從民居樓頂掠過,再精準地貼地降落在一條孤獨的跑道上。
來源:星島頭條
刺激嗎?當然。但也夠驚險。
而就在今天,這座曾經嚇哭小孩、驚艷全球飛友的機場:
啟德機場,
迎來了它的100歲生日。
是的,那個曾讓全世界航空迷瘋狂追拍的機場,雖然在1998年就光榮退休,但它留下的,不僅是航拍照片和舊明信片,更是一代香港人獨特的城市記憶。
為了紀念這個百年傳奇,國泰航空搞了個大動作:3月30日下午16:00,一架A350-1000將在維多利亞港上空低飛,重現啟德機場最經典的飛行路徑。這不是航班,是儀式,是向歷史致敬的一次空中“時光旅行”。
來源:AM730
想象一下,在維港藍天下,一架現代客機像當年一樣掠過中環、灣仔、北角,再貼近九龍城上空劃過,一瞬間,你仿佛聽見了舊日啟德的心跳。
對于老一輩人來說,這是回憶殺;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是一次了解啟德魅力的最好機會。
但啟德的故事,不只是關于“老”,更是關于“傳承”。
1925年,大年初一,飛行員亨利·亞弼在啟德的填海地帶,駕駛一架雙翼飛機,完成了啟德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飛行。從那一刻起,這片小小的土地就與“飛”結下不解之緣。
來源:TVB
到了90年代,啟德機場雖然只有一條跑道,卻一度做到全球第三大客運量、全球第一貨運量。可以說,一條跑道撐起了香港飛向世界的夢想。
但夢,總要進化。
1998年7月6日,啟德機場完成了它最后一場謝幕演出。港龍KA841在晚上11點39分落地,國泰CX251在凌晨12點02分飛往倫敦。
跑道關燈,歷史落幕,而香港國際機場則在數小時后于赤鱲角接棒起飛。
從那以后,
香港的航空版圖進入了“新紀元”。
填海而建的赤鱲角機場,一開始就志在更高、更遠、更快。如今,它更是全面啟用三跑道系統,向全球航空樞紐的“王座”再次發起挑戰。
來源:點新聞
別小看“跑道”這個詞。從兩條跑道切換成三條,不是簡單地多一條“高速公路”,而是整個空中交通控制系統的進化。
三跑道系統開啟后,香港國際機場每小時的處理航班能力暴漲,預示著更高的航班密度、更短的等候時間、更強的國際連通力。
而背后撐起這一切的,是無數不為人知的努力。
例如,南跑道的儀表著陸系統必須在每周只開放六小時的維護窗里更新、測試,然后一夜之間完成系統切換——這可不是電影劇情,是“真槍實彈”的航空級精密工程。
來源:HK01
還有新北跑道,建在海上填海區,工程團隊每次上班都得先“坐船打卡”。你以為上班難,他們可是頂著疫情風雨、時間緊迫,還要全球標準不掉鏈。
這也是為什么,紀念啟德機場100周年,不只是緬懷過去的雄姿,更是告訴全世界:我們還在飛,而且會飛得更高。
從九龍城樓宇縫隙中穿梭的經典降落,到今天三跑道并行運作的高效樞紐,香港航空的故事,是一段關于速度、膽識和人力拼搏的傳奇。
而啟德,就是這段傳奇的序章。
它曾震撼世界,如今雖已沉默;但啟德的DNA,早已注入了香港航空的骨血中,繼續在赤鱲角、在每一條航線、在每一次起飛和降落里延續著。
百年啟德,再起風云。下一個百年,香港準備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