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事關美烏礦產協議一事,有了新的進展。
日前,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尤利婭·斯維里登科表示,已經在4月底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共同簽署《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
并公布相關條款。
隨后美方也表示,美烏兩國成功簽署“歷史性的經濟伙伴關系協議”。
這也讓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烏克蘭“賣國協議”落下了帷幕。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的協議并非是“賣國協議”,而是美烏簽署了一份“戰略伙伴條約”。
烏克蘭用看不見、摸不著的礦產資源,換取美國力挺烏克蘭。
力挺烏軍打敗俄羅斯,基輔成為真正的贏家。
畢竟,這次的協議和上一次相比,美國做出了重大讓步。
雖然美烏目前還沒有公布具體的協議明細,但是從貝森特和斯維里登科的字里行間,君明還是大概整理出相關內容。
第一,所有權與控制權。
全部所有權和控制權歸烏克蘭所有,烏克蘭領土和領海內的所有資源均歸烏克蘭所有。
烏克蘭政府有權自主決定資源開采地點,協議明確規定地下礦產屬于烏克蘭。
第二,平等的伙伴關系。
【美烏簽署協議,基輔沒有賣國?】
基金設立比例為50:50,烏克蘭與美國將共同管理該基金。
雙方均無主導投票權,充分體現了兩國間的平等伙伴關系。
第三,國家財產保護。
協議未涉及私有化進程或國有化企業管理變動,國有企業將會繼續歸烏克蘭所有,例如烏克蘭石油和烏克蘭能源等公司,仍屬于國有企業。
第四,無債務負擔。
協議未提及烏克蘭對么美國的債務義務,協議實施將通過平等合作與投資提升兩國經濟潛力。
第五,符合憲法與歐洲一體化進程。
該文件符合國家立法,不違反烏克蘭任何國際義務。
同時此協議將向其他全球參與者釋放信號,表明與烏克蘭開展合作具有可靠性。
第六,基金資金來源。
基金將完全由新許可證收入填充,涵蓋關鍵材料以及石油、天然氣領域項目新許可證資金的50%。
這些資金將在基金會成立后納入預算。
已進行的項目收入或預算收入不包含在該基金內。
第七,立法變動適度,基金運作僅需對預算法進行修改,協議本身需要得到烏克蘭最高拉達的批準。
第八,美國助力吸引投資與技術。
基金由美國政府通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提供支持,將助力吸引來自美國、歐盟以及其他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國家的基金,和公司的投資與技術。
同時還強調技術轉讓和創新是該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烏克蘭不僅需要投資,更加需要創新。
第九,稅收保障。
基金的收入和捐款在美國和烏克蘭均不征稅。
確保投資者獲得最大收益。
美國向該基金提供了貸款,除直接基金外,還可能提供其他援助。
比如說為烏克蘭提供防空系統,烏克蘭通過新地塊的新許可證新租金提供50%的國家預算收入,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在此基礎數額之外,進行額外捐款。
要知道,這份協議與當初美國在2月份提出的協議,完全就是兩碼事。
當初原本都談的差不多了,就等兩國總統簽字生效了。
結果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在白宮大吵一架之后,飯都沒吃就被送了客。
如今簽署的協議,與上一次的美烏協議相比,很顯然是美國人妥協了。
而且上一次的談判,主要是魯比奧全程參與。
據說魯比奧曾三次核對細節,然后才安排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會談。
最終被全球看了笑話,魯比奧也沒少受指責。
特朗普這么好面子的一個人,心中自然對魯比奧很不滿。
于是后續的談判,全權指派貝森特接管。
而貝森特與魯比奧的思路完全不同,所以協議的相關細節必定會進行更改。
烏克蘭也利用這個機會和美國進行談判。
【澤連斯基與特朗普會面,美烏和解】
圍繞具體條款、利益分配等細節進行反復談判,最終在4月中旬才簽訂美烏協議備忘錄。
就“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的設立達成初步共識。
但是就在斯維里登科準備前往美國簽署協議之際,美國疑似又提出了新的附加條件,協議險些面臨被擱淺的情況。
隨后在參加教皇方濟各葬禮的時候,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再度進行會談,雖然只有15分鐘,但是最終達成一致。
這才有美烏正式簽署礦產協議這一幕。
從前后兩份協議來看,確實出現了不小的變化。
首先就是美國立場發生了改變。
第一份協議中前言的表述是:“鑒于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大量財政和物資支持......因此,美國和烏克蘭簽訂本雙邊協議,為重建投資基金制定條款和條件,深化美國和烏克蘭之間的伙伴關系”。
此次簽署的協議中,增加了一條“為感謝美國人民在俄羅斯大規模入侵后為烏克蘭國防提供的大量財政和物質支持......”。
也就是說,烏克蘭公開對美國表示感謝。
而且上次定義為俄烏沖突,如今定義為“俄羅斯入侵”。
這代表著,美國的立場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這一變化可能是因為俄軍此前對基輔實施大規模空襲,讓特朗普感到臉上無光。
甚至可以視為直接無視“特朗普為和平而努力”的成果。
這也是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梵蒂岡會面之后,宣布考慮對俄羅斯繼續進行制裁的原因所在。
其中可能包括對俄羅斯石油、鈾、天然氣,或石油產品的國家征收500%的關稅。
也許是覺得此舉還沒有出了心中的惡氣,特朗普還公開表示對俄羅斯襲擊基輔的不滿,要求普京住手。
這可是特朗普上任一百天來,從未出現過的情況。
言外之意就是說,普京有點“給臉不要臉,敬酒不吃吃罰酒”。
因此,特朗普只能改變美國立場,否則無法向美國內部交代。
其次就是美國做出了巨大的讓步。
在上一版協議中,美國可是對烏克蘭開出極為苛刻的條件。
堪稱是新時代的《南京條約》,就連李鴻章和袁世凱看到之后,估計都直搖頭。
譬如,舊協議明確表示,美國政府持有的基金股權和金融權益的最高比例。
以及美國政府代表擁有基金決策權。
但是在新協議中,明確了烏克蘭資源歸烏克蘭所有,雙方各占基金的50%。
誰都沒有主導權,烏克蘭的國企還屬于烏克蘭。
更為重要的是,舊協議中明確表示,美國負責利潤分配,盈利“優先用于償還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這就相當于坐實了美國“援助就是債務”的性質。
但是在這次協議中,壓根就沒有提到債務問題。
烏克蘭總理丹尼斯·什米哈爾還表示,基金的利潤將完全投資于烏克蘭,考慮到協議有效期為十年,代表著在十年內,利潤全部拿給烏克蘭搞戰后重建。
這就代表著,美國在未來十年內看不到“回頭錢”。
【美烏簽署協議,礦產還屬于烏克蘭】
美國不僅拿不到錢,還需要承擔“尋找合伙人”的責任,相當于美國不僅要自己給烏克蘭投資,還要拉攏盟友給烏克蘭投資重建。
而且新協議還增加一條“不違法烏克蘭任何國際義務”。
言外之意就是說,烏克蘭一直想加入歐盟。
但是歐盟一直拒絕烏克蘭加入。
在舊協議中,烏克蘭最擔心的就是,礦產資源全部交給美國,歐洲無利可圖,自然不會允許烏克蘭加入歐盟。
但是在新協議中,美國直接給烏克蘭吃了一顆定心丸,不會和烏克蘭加入歐盟沖突。
這樣一來,美國在新協議中確實做出巨大讓步。
這要是不知道的,還以為美國要和烏克蘭同穿一條褲子,然后力挺烏克蘭打敗俄羅斯。
此外,就是安全條款。
在舊協議中,烏克蘭之所以同意美國從烏克蘭資源開采中獲利,條件就是在協議中要體現出美國對烏克蘭的安全保護條款。
但是美國并沒有給出任何承諾,雞賊的美國人只是寫了一條“美國支持烏克蘭為獲得持久和平所需的安全保障所做的努力”。
這種表述基本上等同于什么都沒有說。
但是在新協議中,美國明確表示,美國向該基金提供捐款,除了直接資金外,還可能提供新的援助,比如說給烏克蘭提供防空系統。
這樣一來,澤連斯基懸著的心也就可以放下了。
畢竟,目前烏軍所使用的美制軍火,基本上都是拜登執政期間,援助給烏克蘭的,澤連斯基最擔心的就是,如果這些軍火消耗殆盡,烏軍怎么辦?
如今美國軍援進入一個全新的模式之中。
甚至那些原來反對援烏的美國人,很有可能會支持援助烏克蘭。
畢竟,拜登時期的援烏,就是單純的援助,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
好處全讓拜登裝進自己兒子的口袋中。
而特朗普如今改為“軍火貿易”,相當于美國給烏克蘭提供軍火,錢從基金中扣除。
這樣烏軍可以源源不斷得到美制軍火,美國也并非無償援助。
簡直就是一箭多雕。
這也是為何君明要把新的美烏協議,定義為“美烏戰略伙伴關系條約”的原因所在。
這就是讓特朗普時代,美烏關系發展的基石。
面對這種情況,咱們還能說這是烏克蘭的“賣國協議”嗎?
當然不能。
雖然外界部分人依舊認為這是“賣國協議”,甚至會說特朗普搞不定普京就算了,居然連澤連斯基都搞不定,真是廢柴一個,但是從客觀上來看,烏克蘭已經成為真正贏家。
第一,烏克蘭將礦產出售給美國,并不是賣國。
首先礦產和錢是兩回事。
烏克蘭的礦產確實不少,累計擁有20000多處礦產。
包含了鈦、鋰、鈹、錳、鎵、鈾、鋯、石墨、磷灰石、螢石和鎳等主要資源。
其中金屬鈦存儲量占據全球7%。
錳和鋰總儲量占據全球10%。
還有稀土,烏克蘭已探明稀土儲量,對美國誘惑極大。
初步估計,烏克蘭地下礦產儲量總價值超過15億美元。
可是礦產只有挖出來才是錢,沒有挖出來,埋在地下就是石頭。
再加上烏克蘭的礦產,尤其是價值不菲的礦產均在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等俄戰區。
俄羅斯控制約20%的烏克蘭土地,其中包括占據烏克蘭40%的礦產。
這樣一來,美國人不可能直接在俄戰區采礦吧?
其次,不是所有的礦都有價值。
開礦也不是想開就開。
不僅要看開采出來的礦產是否高于國際售價,還要看出售之后,拋去開采成本和前期投資以后,能否賺到錢。
【烏克蘭的礦產資源,就是個幌子】
別以為烏克蘭的礦產只要開采就能賺錢,如果真的是這樣,拜登為何沒有選擇開采烏克蘭的礦產資源?
最大的原因就是開采難度大。
別說烏克蘭礦產多,阿富汗的礦產資源也不少。
為何沒有人在阿富汗采礦?
因為采礦不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還需要搞基建,確保運輸暢通無阻。
同時還需要購買設備,甚至還需要建造冶煉工廠。
這些項目所耗費的資金必然是一筆天文數字。
所以,烏克蘭只是拿出一塊讓美國人想吃卻吃不到的嘴邊肉,就換來了美國真金白銀的投資。
怎么看都不像是“賣國”。
烏克蘭到頭來得到大量美制武器裝備,對于現階段的基輔而言,真的是贏麻了。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就相當于老蔣在抗戰初期,用東北地區的礦產資源和美國交換,換取100個美械師的軍事援助,對我們有害還有有利?
雖然這個比喻并不恰當,但是道理就是這么一個道理。
因此,澤連斯基在手中無牌的情況下,能讓美國做出巨大讓步,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第二,對特朗普來說,美烏協議簽署之后,也算是挽回一點顏面。
給自己的支持者提供了一定的情緒價值。
特朗普之所以要推動俄烏停火,不是因為特朗普愛好和平,也不是所謂的“通俄”。
而是美國人不愿意背負烏克蘭這個包袱。
每年幾百億美元砸下去之后,看不見一個水花。
所以特朗普當初才會聲稱要在24小時內叫停俄烏沖突,這不過是給自己立人設罷了。
但是想要結束沖突,又不可能撒手不管,任由俄羅斯占領烏克蘭。
如果美國真的這么干了,絕對會影響美國信譽,在戰略上還會蒙受損失。
因此,特朗普一直希望雙方在目前的基礎上停火。
這樣特朗普省了錢,俄羅斯得到了土地,烏克蘭得到了榮耀。
畢竟,烏克蘭丟掉土地,那是在拜登執政期間發生的事情,與特朗普沒有任何關系。
可是普京并不配合,俄羅斯人眼看自己占據主動權,怎么可能就這樣結束。
反而希望獲得更多的利益。
【普京無意停火,美國要力挺烏克蘭】
普京很清楚特朗普想讓俄烏停火,但是在俄羅斯沒有得到足夠多的好處之前,普京是不會輕易停火的。
對此,普京還故意開出美烏都不會同意的停火條件,以此來表明自己的立場。
面對這種情況,特朗普可是很生氣。
此舉在特朗普看來,普京是一點都不給自己面子。
既然如此,那美國就換一個思路來解決問題。
美烏簽署協議之后,美國了就會明白,援烏不再是無償援助,而是美烏“軍火交易”。
既能給予特朗普支持者足夠的情緒價值。
也能讓軍工復合體賺個盆滿缽滿。
這對于現階段的烏克蘭而言,就是一次成功的逆襲。
畢竟,在2月份,澤連斯基與特朗普舉行會晤之際,特朗普和萬斯字里行間都是“你手中無牌可打”,只能乖乖接受美國的安排。
結果僅過去兩個月的時間,烏克蘭就靠著自己的力量,利用國際局勢的變化,精準拿捏了美國。
而且新協議對烏克蘭極為有利,不僅保住了礦產資源、土地和基礎設施,烏克蘭還不需要拿出資金,只需要提供礦產許可證,就能現有權益。
而且可以享有10年的權益。
還可以繼續得到美制軍火,甚至還掃清加入歐盟的障礙。
這對于烏克蘭而言,才是真正的階段性勝利。
讓外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時候,烏克蘭居然還不忘“打中國牌”。
新協議中有這么一句話,任何資助或供應俄羅斯戰爭機器的國家或個人,都將被嚴禁從烏克蘭的重建中受益。
這顯然就是沖著中國來的。
如果大家不明白,君明在這里舉個例子。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花費7630億美元,除了推翻薩達姆政權之外,并沒有得到太多的利益。
反而是我國在伊拉克戰后重建中,依靠強大的基建實力。
獲得大量基建合同,以及石油開采權。
就在薩達姆去世一年后,我國就拿到了艾哈代布油田服務合同。
擁有23年的合作開發權。
2011年,我國又中標伊拉克魯邁拉油田項目,同時還參與伊拉克哈法亞油田項目、西古爾納-1項目。
在伊拉克的基建過程中,有一半都屬于中國公司中標。
譬如上海電氣中標,占伊拉克首都巴格達70%發電量的華事德電廠。
中國機械中標伊拉克邁赫穆爾水泥廠。
以及中建三局承建伊拉克南部的醫療、住房和教育等基建項目。
所以,特朗普不愿意中國在烏克蘭戰后重建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而澤連斯基就很顯然明白特朗普是如何想的,于是就在新協議中特意加入這一條。
阻止中國基建進入烏克蘭。
對于澤連斯基來說,中國是美國的對手,與俄羅斯關系匪淺。
而烏克蘭與中國交好之后,得不到太多的好處,不如選擇針對中國,從美國手中換取更多的好處。
很顯然,澤連斯基這步棋賭對了。
我們此前似乎小瞧這名“喜劇演員”了。
因此,澤連斯基此次的表現很不錯,在和特朗普撕破臉的前提下, 還能讓美國人做出巨大的讓步,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在沒有付出慘痛的代價之前,讓美國人同意在新協議上簽字。
最大限度保證了烏克蘭的利益。
這要是放在過去,烏克蘭估計想都不敢想。
所以,通過此次美烏“戰略條約”也能看得出來,對付特朗普這種人,無需服軟,更不能跪降,大棒子直接掄就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