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湖灣音樂節上,羅云熙與周深的“超時爭議”引發熱議,兩位藝人的粉絲因為“羅云熙演出超時占用周深演出時間”以及爭搶應援位等說辭,產生糾紛。
5月4日,太湖灣音樂節組委會發表聲明稱,關于5月1日太湖灣音樂節的相關討論,組委會聯合羅云熙工作室、周深工作室作出如下說明:
在演出過程中,現場因節奏調整產生變化,相關團隊均已積極協作,確保了整體流程順利完成。
對于由此引發的相關關注,我們充分理解大家的關心,感謝所有觀眾的支持與包容。音樂節是多方協作的成果,我們將持續優化流程,提升觀演體驗。
我們呼吁大家理性觀演,珍惜每一場相遇,也呼吁大家共同營造更加友善、有序的文化氛圍和網絡環境。感謝每一位觀眾的理解,也感謝所有演出團隊的專業投入。
隨后,羅云熙工作室、周深工作室對此聲明進行了轉發。
據極目新聞報道,5月1日,常州太湖灣音樂節,羅云熙作為壓軸嘉賓之一,原定表演時間為20:00-20:30,周深緊隨其后,原定表演時間為20:50開始。但周深粉絲方面提到,羅云熙實際表演“超時”到20:43,導致周深團隊僅有7分鐘調試設備。
而羅云熙粉絲則給出視頻回應,表示羅云熙實際表演為34分鐘,僅超時4分;她們同時表示,周深也“超時”了——按照節目單,周深的表演時間為40分鐘,但周深一共表演了43分12秒。雖然事后羅云熙與周深在后臺親密合影,羅云熙還發文表示周深是自己“初次見面的老朋友”,但這場爭論持續在互聯網上發酵。
評論:
羅云熙周深音樂節爭議不應變罵戰
音樂節作為大眾共享的藝術盛會,其魅力正源于現場的即興與不確定性,而粉絲的熱情亦是演出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音樂節的時間表本質是動態參考,現場因技術調試、藝人即興互動等產生的偏差實屬常態。但主辦方通常會通過靈活調整后續環節來平衡。
此次事件中,兩位藝人雖有小幅超時,卻為觀眾提供了更豐富的表演內容,最終未影響整體觀演體驗,這種“彈性”恰是現場藝術的魅力所在,過度聚焦時間誤差,反而可能遮蔽藝術表達的鮮活生命力。
粉絲對偶像的關切源于對藝術的熱愛與支持,但其表達方式需與公共空間的屬性相協調。例如,應援位的爭奪本可通過更有序的協商解決,而非升級為對立。值得肯定的是,多數粉絲的初衷是為維護演出體驗,這種熱情若能轉化為對藝術本身的關注,將更有利于文化生態的良性發展。
追星就是在追自己,習得偶像身上的優秀品質,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不以喜歡之名強行打擾,不以守護之名掀起亂戰,粉絲們“自勵成長”“相善其群”,不僅更加理性,也能讓這份感情更加純粹。
音樂節不僅是音樂的盛宴,更是人與人、人與藝術的情感聯結。無論是藝人的即興發揮,還是粉絲的熱烈支持,皆應成為豐富演出維度的注腳,而非對立的導火索。唯有如此,公共演出空間才能成為包容差異、共享美好的文化沃土。
編輯 | 韓振
來源 | 北京日報 @太湖灣音樂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