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衰敗,往往不是從經濟開始,而是從語言腐爛開始。”
——約瑟夫·布羅茨基
“總統閣下,您拯救了2.58億條生命。”
“總統先生,沒有您,美國將死去四分之三的人口。”
“總統的首個一百天,空前絕后,無與倫比。”
這些不是奧姆真理教大會的語錄,而是美國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在白宮內閣會議上的“實錄”。她就坐在總統身邊,面帶崇敬仰慕之情,仿佛下一秒就要高唱“愿我的主子萬歲”,只差沒有淚灑紅地毯了,她把自己都感動了。
這是2025年春天的美國,一個講求自由、分權與責任的法治國家。可眼前發生的一切,卻仿佛是《甄嬛傳》的馬屁境界新篇章,只不過主演換成了邦迪,劇名可以改叫《為得寵而戰:內閣生存指南》。
阿諛政治學101
法國哲人拉羅什福科說:“獻媚是偽裝成謙卑的野心。” 而邦迪顯然已將其修煉至藝術高度。她的發言稿仿佛出自好萊塢諂媚劇本工坊,語句密不透風,夸張而精準,似乎她的目標并非司法公正,而是拿下“宮中第一紅人”的稱號。
美國內閣會議,按理應是政策協調與國家方向討論的嚴肅場合,而今卻成為了“你夸我,我夸你”的溢美秀場。尤其是邦迪,她不僅頻繁亮相保守派電視臺,還親自上陣打擊“破壞特斯拉的人”,活像是總統私人保安隊的頭目。
她宣稱,僅靠繳獲的3400公斤芬太尼,就“拯救了2.58億美國人”,再加上“22百萬顆毒品藥丸攔截”,一百天就“挽救了1.19億條生命”。這樣的數學,如果讓初中生寫入考卷,恐怕會被紅筆批上“請尊重常識”。和我大學同學一樣,堅信前蘇聯有一億騎兵。
你有數據我有情懷?
有媒體試圖糾正這種浮夸,指出芬太尼過量死亡的真實下降其實主要得益于Narcan(納洛酮鼻噴劑)的普及。可巧的是,川普政府正打算砍掉這項救命藥的預算,徹底將“自我打臉”提升為政策藝術。
更令人拍案驚奇的是,邦迪仿佛并不介意數據失真或邏輯矛盾。她說出那句“如果不是總統先生,三分之二的美國人將不復存在”時的神態,像極了中世紀某國教廷的代言人,用信仰替代證據,用激情淹沒真相。
正如喬治·奧威爾所言:“在欺騙盛行的時代,說出真話是一種革命行為。” 那么反過來說,邦迪的言行恰恰就是對真話最赤裸的壓制。她并非在傳遞事實,而是在“傳教”:傳一種忠誠不問是非、擁護無需理性的新型政治宗教。
民主的最后一里路
令人憂心的是,邦迪并非一人獨舞。她只是這場權力魔幻秀中最積極的鼓手罷了。當環保署署長齊聲高唱“總統百日,史無前例”,當財政部長用“無所畏懼”稱贊領導,當一場內閣會議變成競相比拼忠誠度的“內卷擂臺”,我們必須問一句:這個國家,還記得什么是民主制衡嗎?
當年,尼克松被彈劾,起因不過是監聽門的謊言;如今,一位部長能在鏡頭前宣稱總統“救了美國三億人”,卻沒有人站出來說“不”。
“權力讓人腐敗,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腐敗。”——阿克頓勛爵的名言,并不只適用于歷史課本。今天的邦迪,正是這句箴言的現代注腳:她用語言的暴力,掩蓋制度的空洞;她以諂媚的形式,摧毀忠誠的內核。
結語:這不是笑話,這是警鐘
邦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她的言行在當今美國不再顯得離譜;更可怕的是,這些言辭竟在數千萬民眾面前“習以為常”。美國人習慣諷刺他國的“極權表演”,如今卻要對著鏡頭里的邦迪問一句:“這不是你們最鄙視的那一套嗎?”
這不是喜劇,而是悲劇的序章。一句拍馬屁的話,毀掉的不只是公信力,更是公義本身。邦迪的“忠誠”,頂得上一萬句謊言。問題是,我們還剩下幾句真話可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