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美國總統之中的一位激進分子,早在他上臺之前,就已經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敵人,從這一層面也就注定了其執政之后的多種制裁措施,從最早的臺海問題干涉到后來南海地區對菲律賓的煽動,特朗普的各種手段頻出。
不僅僅是對周邊國家的拉攏,特朗普緊隨其后就對中國展開了貿易戰,關稅戰,甚至是數字經濟戰爭,部分敏感的政治地區還出現了雞犬相聞的軍事演習,可以說雙方除了沒有軍事沖突之外,幾乎所有領域都陷入了對抗狀態。
美國正在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來壓制中國,特朗普甚至不惜為此犧牲歐洲國家的信任來拉攏俄羅斯,這種做法簡直有些荒謬,要知道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對立其實就是與美國以及北約的對立,如此恬不知恥的拉攏簡直令人笑掉大牙。
與此同時,德國媒體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就算是俄羅斯連同美國一同來制裁中國,中國也毫無畏懼,原因其實很簡單。
印太戰略對俄羅斯的影響
為了讓美國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秩序建立者和領導者,特朗普不惜一切手段,一方面讓早就已經發生的俄烏沖突持續存在,一方面又開始拉攏亞歐地區的各個國家。
除了對中東局勢的掌控之外,特朗普還致力于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目的就是制約位于亞洲地區的兩個競爭對手,俄羅斯和中國。
但是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因為對烏克蘭采取了特別軍事行動而又一時無法結束,所以長期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所以飛速發展的中國就成為了美國的首要威脅。
在特朗普眼里,早在他上臺執政之前,中國就是美國的頭號敵人,如今利用對烏克蘭的支援已經實現了在戰場上拖延俄羅斯,所以進一步要制裁的就是中國。
但特朗普也十分清楚,想要對中國實施制裁和打壓,僅靠美國一個是完全不夠的,所以他選擇拉攏亞太的周邊國家和地區,比如向來與我國不對付的日本與韓國,他們一早就和美國建立了十分密切的聯系,成為了北約在亞洲的爪牙。
另外還有越南和菲律賓,都在美國的教唆之下開始對我國實施針對,盡管如此,美國方面依然不滿足,特朗普還希望通過共同利益拉攏俄羅斯,一同對我國實施制裁。
美國的戰略手段是對資源評估之后的結果,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印太戰略,在手段的選擇上具有較強的連續性。
其實早在冷戰結束之后,美國方面已經展現了這些拉攏的手段和做法,比如和亞太國家簽訂一些雙邊軍事條約,看似是為了促成和平,實際上是構建出一種軍事同盟體系,而其中的領導者就是美國,而直到現在,這種框架一直在被沿用。
像特朗普政府對同盟伙伴關系調整的重要舉措,這意味著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4個國家之間重新開啟了對話。
這種戰略強調在經濟秩序上與美國產生共同的利益,在軍事上強化共同的作戰能力,在價值觀上傳播美方所謂的自由民主。
但凡在這幾個領域有相同認知的國家,都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拉攏對象。
通過對美國此項戰略的橫向分析不難發現,俄羅斯在印太戰略中的重要性不及中國,主要是因為美國將中國視為首要威脅而并非俄羅斯,所以從三邊關系的角度出發,美國拉攏俄羅斯也就不足為奇。
因為美國對外戰略的選擇是影響中俄關系的重要外部因素,如果在拉攏俄羅斯的同時對中國實施制衡,那么直接就會影響中俄之間的合作進程,尤其是在四國所進行的對話機制之中,所謂的印太戰略對俄羅斯的亞太地區的利益逐漸凸顯。
這實際上也會影響俄羅斯與我國之間的關系,甚至會直接造成我國所推行的以俄為中心周邊地區的多邊合作主義機制。
美國內部的親俄思維
從美方的現實情況來看,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拉攏并不只是單純的表面行為,雖然大多數美國人長期對俄羅斯保持一種負面的看法,但美國依然存在不少親俄的勢力,特朗普屬于一種極具代表性的右翼群體,所以在他當選總統之后才會有諸多親俄傾向。
這種右翼勢力主要是因為近年來美國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特朗普的成功當選,極大地推動了這類群體的壯大,甚至一度成為美國的主流政治狀態。
與此同時,這一類右翼親俄團隊也反向推動了特朗普親近俄羅斯的行為,更像是一種推動美俄關系發展的嘗試。
主要表現為美國的保守派知識分子對俄羅斯所早期產生的好感,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宗教派的影響,這些親俄群體不僅產生較早,而且根深蒂固,一時之間也難以發生改變。
哪怕是后來在2014年爆發的烏克蘭危機之中,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都沒有實際影響到美國右翼對俄羅斯的傾向,不僅如此,還激發了這一部分人進一步贊揚普京將其描繪成精力充沛的領導人。
美國內部的這一部分群體看似是保守派,其實更像是激進派,因為他們在贊美普京的同時,還對前一任總統奧巴馬進行了抨擊,比如薩拉佩林曾表示普京是一個敢和熊搏斗的人,而特朗普卻是模棱兩可,廢話連篇。
這些說法還是其中小小的一個點,在特朗普正式進入美國政壇之前,美國內部的親俄派尚且處于次要地位,而一旦他走上了總統的位置,美國的共和黨人對俄羅斯的看法出現了明顯好轉,甚至因為這種情況引起了和民主黨的對立。
而且在特朗普執政以后的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少保守黨派的意見領袖都追隨特朗普公開贊揚俄羅斯和普京,其中不乏一些極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即使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這些媒體依然希望俄羅斯“征服烏克蘭”。
特朗普作為總統,其思維或許沒有那么極端,但一定會對俄羅斯有一定的拉攏行為和傾向。
即使在俄烏沖突之中,美國主要表現為對烏克蘭的支持,但國內依然存在大量同情俄羅斯的聲音,主要來自于共和黨中的右派或者特朗普派,早期俄烏沖突爆發的時候,特朗普還在電視媒體上表示普京是天才,美國則是和平衛士。
其實從這里就可以懷疑,特朗普親俄的想法根深蒂固,或許早就已經產生了拉攏俄羅斯的念頭。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陷入危機的其實是中國,畢竟俄羅斯是中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而且現在的俄羅斯深陷俄烏戰爭的困境,中國需要以一己之力對抗來自美國的壓力。
如果此時俄羅斯突然轉變態度,聯合美國一同對中國實施制裁,那么事情又將往何種方向發展?
來自中國的自信和無所畏懼
對于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德國媒體則保持一種非常樂觀的態度,首先,這些媒體對于俄羅斯選擇與美國合作的情況并不太看好,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為在美國內部存在親俄群體的同時,雙方也存在一定的歷史積怨,這種多年以來的怨恨并不是國內的某個群體所能化解,早年的冷戰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即使后來蘇聯解體,俄羅斯依然是美國的重要威脅之一。
而且后來隨著北約的東擴,美國在許多成員國內部署強大的軍事力量,其中不乏一些俄羅斯周邊的亞洲國家,這是對于俄羅斯領土安全最直接的威脅。
在當今世界之中,實打實的利益是最主要的,俄羅斯不可能選擇一個能帶來安全隱患的國家作為自己的盟友。
因為無論是從根本上講,還是從近期的表現來看,俄羅斯對所謂的西方國家是不信任的。
況且就算俄羅斯真的和美國走向了聯合,中國也并不畏懼,因為我們有獨屬于自己的戰略韌性,畢竟中國早就通過多項策略達成了與南方國家合作的網絡,根本不是雙方的合作可以瓦解的存在。
另外,中國還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自主生產能力,這一點也得到了德國媒體的肯定,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與許多國家聯系密切,根本不可能在俄羅斯與美國的共同影響之下選擇與中國脫鉤,畢竟這是以犧牲本國經濟為代價的。
最重要的是,當前的俄羅斯正處于戰爭之中,本國的經濟十分不景氣,美國所采取的制裁手段依然在繼續,就算其一時想不開選擇了與美國聯合,本身經濟的強弱性也根本無法實現對中國的制裁。
所以德國媒體的認知可謂十分到位,不僅考慮到了俄羅斯與美國的歷史因素,還意識到了俄羅斯的發展現狀,目前的中國已經走向強大,完全有能力來應對多方的聯合制裁。
參考文獻
[1]孔偉光.特朗普政府的中亞戰略研究[D].山東大學,
2021.DOI:10.27272/d.cnki.gshdu.2021.006074.
[2]付隨鑫.美國極右翼保守派的親俄傾向及其影響[J].當代美國評論,2022,6(03):106-125+130.
[3]楊娜.特朗普時期美歐北約防務責任爭端及其影響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
2021.DOI:10.27479/d.cnki.gzgcd.2021.00015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