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global defence news》報道稱,達索航空宣布,當地時間4月28日,印度和法國在圣克勞德簽署,簽署了以75億美元/70億歐元/6300 億盧比的價格,購買22架陣風M艦載戰斗機和4架陸基陣風B教練機的合同。戰斗機開始交付時間為合同簽署后約37個月,即2028年5月開始,并于2029年至2031年間交付完畢。
印度海軍航母進行了多年的艦載機共享之后,維克蘭特號終于有都屬于自己的艦載機可用了。陣風M戰斗機的綜合性能也要比MIG-29K強不少,印度海軍的綜合作戰效能會有不少的提升,只不過印度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剛攻克俄語沒幾年, 就又得學法語了,這到底是參軍還是上語言班啊。
印度用75億美元購買26架陣風戰斗機價近3億美元,看似貴的出奇,讓印度國際知名冤大頭的刻板印象進一步加深。但武器的價格從來都不僅僅是武器本身,飛行員的訓練成本、導彈成本、消耗件等配套成本同樣是不可忽視的。
印度軍購合同中,除了飛機,還有采購射程150公里以上的流星空空導彈,射程約70公里的飛魚Block 2 Mod 2反艦導彈,并給陣風戰斗機加裝發射印度阿斯特拉Mk1超視距空對空導彈、Rudram 反輻射導彈的能力,修改翼尖讓陣風能進入印度航母的機庫。
配套后勤支持、戰機維護、戰機模擬器、輔助設備、飛行員與地勤人員培訓(去法國學),外加印度空軍的36架陣風戰斗機的現代化改裝。達索航空還計劃在印度境內建造一條陣風戰斗機的組裝線,以滿足印度海空軍的需求。所以這個價格雖貴,但真的算不上離奇。
對于印度海軍而言,印度終于下定決心采購陣風戰斗機以逐漸取代MIG-29K戰斗機無疑是一個相當好的消息,陣風戰斗機的性能全面強于MIG-29K,擁有兩艘航母至少需要40多架艦載戰斗機的印度海軍,總算是不用一直靠雞肋的MIG-29K湊活了。
問題是俄羅斯制造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空母艦,以及印度國產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原定艦載機均為俄羅斯MIG-29K戰斗機,為了省事,或者說為了盡可能的騰出更多的停機區面積,兩者的升降機尺寸都是比照著MIG-29K設定的。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艦島左側的20噸級升降機,長18.9米,寬4.8米;艦島后側的30噸級升降機,長18.9米,寬10米。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擁有兩個長14米,寬10米的艦載機升降機,機庫門寬度約8.5米。
而不可折疊機翼的陣風戰斗機,機長15.27米,翼展10.9米,陣風的翼展比印度航母升降機都寬,印度航母打算如何調度法國艦載機仍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艦載機比升降機大的奇觀,屬實是少之又少。
盡管法國達索公司表示,會調整陣風戰斗機的翼尖,讓陣風戰斗機能塞進維克蘭特號航母的升降機之中,但調整也是需要時間的,法國能否按時交付也是個問題。只能說印度為了解決MIG-29K艦載機性能不足的問題而選擇其他艦載機之后,一連串未曾料想的問題也是隨之而來啊。
印度海軍遭遇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什么叫做國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印度在設計維克蘭特號之時,將維克蘭特號的升降機尺寸擴大至13米,更換艦載機時就能從容很多,但印度偏偏國產航母偏偏是圍繞MIG-29K戰斗機設計的。
印度很早就發現的MIG-29K戰斗機存在作戰半徑偏短,起落架強度不足,雷達性能落后等一連串的問題,但是印度直到2025年才下定決心訂購陣風M在未免太遲了點。考慮到當下印巴沖突愈演愈烈,或許印度之所以下定決心購買陣風M,也是因為國際局勢的風云變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