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擦黑,聊城老張就盯著云堆犯嘀咕。
西北天壓過來的云烏泱泱的,像打翻了墨汁桶。手機“叮”一聲彈出氣象預警,他心里猛地揪了下——強對流天氣要來了。這輪從4日夜間開始的降雨,正自西向東啃噬山東大地。
聊城、德州的頭場雨先落下來,雨滴砸在塑料棚上噼里啪啦。可農民們顧不上高興墑情好轉,都盯著天盼著別來邪乎的。
5日白天雨區東移,半島地區飄起零星小雨,按說該是好兆頭。
偏到了夜里,中北部天空突然炸開雷,閃電把云層撕成碎片。
“呼呼——咣當!”濱州李大姐家院墻上的玉米囤被大風掀翻。氣象說的6 - 7級雷雨大風,到了地頭能把人掀個跟頭。
更懸的是局地冰雹,菏澤去年就有果園被砸得稀巴爛,半熟的蘋果全是疤。這會兒各地的應急廣播都在喊,可還有農戶抱著“興許砸不到咱這兒”的念頭。
莊稼正拔節呢,這雹子要是砸下來可咋辦?爭議就在這兒擺著:有人說靠天吃飯躲不過,有人早把防雹網拉得平展展。
成武縣去年吃過大虧,8個站點遭8級以上大風,3個點刮到9級。
如今再看大田集鎮的監測站,風速儀轉得飛快,村民們卻不慌了——提前加固了大棚。
可新手農戶犯難:防雹網要錢,萬一沒雹子,這錢不打水漂了?社會影響明擺著:交通部門在路上撒融水劑,可貨車司機還是怕側滑。
城市里廣告牌哐當響,城管挨個檢查;農村地頭,拖拉機都停進了棚。最揪心的是果園,剛坐果的桃子、蘋果,經不起雹子砸。
數據擺在那兒:去年同類天氣,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 tens of萬畝,直接損失過億。咱農民都知道“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可老天脾氣難琢磨。
春末夏初本就多對流,關鍵是別存僥幸心理。你看那提前挖好排水溝的,田里沒積澇;早拉防雹網的,心里不慌。可總有人說“年年預警年年沒事”,真等災禍來了才跺腳。
我個人覺得,氣象預警就是發信號的“吹哨人”。
寧可信其有準備著,別等事后拍大腿。
就像老輩人說的“晴帶雨傘飽帶糧”,咱種地的,就得把防范做在前頭。這場天氣給大伙提了個醒:靠天吃飯不是聽天由命,得學會和老天爺“打商量”。留個念想吧:這次沒受災的地方,是不是真把防范做到位了?
下次再遇強對流,咱能不能更從容?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早備之心,咱莊稼人眼里,防范永遠比補救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