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玉琴
小區門口四五家蔬菜水果鋪子,賣的東西品種、賣相和價格相差無幾。剛開始我隨意進,隨心買。時間長了,就專去離我家距離稍遠的“老賈果蔬店”了,因為看見的不僅僅是遞過來的菜,更是遞過菜來的人。
為什么我偏偏繞一個圈要去那里買呢?有一次我買水果,胖乎乎的老板娘問我是不是自己吃,我說是。她說那就買六元一斤的,稍微小一點,但口感和八元一斤的沒區別。我讓她幫我挑幾個。她笑嘻嘻地拿了一個頂部尖細、泛著醉紅臉腮的桃對我說:看見沒,拿回去不好吃你來找我。回家后,幾個桃脆甜多汁,不到半天就吃光了。
第二天再去他家,他家鋪子里圍滿了人,付錢要排隊的。我拐到前面的超市轉了轉,回到鋪子里時,人少了許多。寡言的老板在專心致志地擦拭冰柜,富態的老板娘愜意地唱著曲。見我進來,她“撲哧”一聲笑了:“看見那堆紫得發亮的茄子,我想起了孫女昨晚給我唱的兒歌:紫色樹,紫色花,紫花開了結紫瓜。紫瓜柄上長小刺,紫瓜里面裝芝麻。”她嗓音不清脆、甚至有些喑啞,卻一點也不違和,唱得十分快樂。
熟悉之后,我喊她胡姐,喊男人賈哥,他們笑瞇瞇地喊我小吳。每次去買菜,胡姐熱心地給我傳授了好些經驗:菠菜葉密莖細的入口綿軟,桿粗葉大的吃著柴;冬瓜要找頭小底盤厚實的;辣子要挑皮薄的。有些拿藥水泡過的菜,顏色很重,沒有用藥水泡的,顏色就淡……我就隨她推薦的挑,吃過后發現她推薦的果蔬的確新鮮可口,名副其實。
他們夫妻倆各有所長,配合默契。胡姐熱情周到,一張圓潤的笑臉,和顧客打起交道來很親切;賈哥沉靜少言,黢黑的臉上有一種一絲不茍的嚴謹,做事很仔細,把每一個架子都整理得井井有條。
有一天我去買菜,胡姐正在啃餅,她家店挨著烤餅店。那時買菜的顧客不多,我和她說話,她梗著脖子大口啃餅,每一口咽下去都費勁的樣子。我看手機,九點半了。他們四五點去進貨,六點多開門,干了四個半小時的活了,才吃上口餅。怕她噎著,我不敢和她說話了。
一個鳥語花香的清晨,我路過小店,遇見他們夫妻二人開著三輪車從我旁邊駛過。“妹子,這么早出去啊?”胡姐親熱地和我打招呼。我看見她緊挨賈哥坐在旁邊,左手握在賈哥扶車把的手上。我呆呆地看著他們遠去,怦然心動。
怎么挑桃子、挑菠菜,是夫妻二人身體力行總結出來的最質樸的生活智慧。日復一日,他們用粗糙的手挑揀著四季的滋味,用樸實的言語傳遞著歲月的甘苦,在市井熙攘中,把日子過成了溫暖的模樣。
(本文作者為甘肅省作協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