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新農人譚新萍:
“先簽單后種地,心里有底手中有錢”
譚新萍在萍鄉武功山花澗里蔬菜大棚學習先進種植經驗。人民網 涂詩軒攝
四月的江西萍鄉武功山茅店村,油菜花海仍在綻放最后的金黃。鋼架大棚內,村民們正忙著移栽定植南瓜幼苗,一派春耕繁忙景象。
“在我們村,油菜花是‘金疙瘩’,南瓜是‘金色產業’,都極能生金。”茅店村黨總支書記譚新萍滿臉笑意,“油菜花盛開時供游客打卡,成熟后拿去榨油賣錢;普通品種的南瓜是農產品,觀賞型的品種我們用來發展庭院經濟。‘一朵花’‘一個瓜’都能掙兩份錢。”
今年全國兩會第三場“代表通道”上,譚新萍作為新農人代表,頗為自豪地講述了茅店村把種在地里的“土疙瘩”變成村民增收“金疙瘩”的故事,展示了江西新農人的風采。
譚新萍的自豪,源于村里的大變化。
2023年,村民種植的南瓜、冬瓜大豐收,卻同時遇到滯銷的難題。“當時,我和駐村第一書記丁衛萍一起想辦法,找銷售渠道,銷出去一些,但還有不少。”譚新萍回憶,“我們合計直接找配送公司,把農戶手上的瓜果全部收購了,沒想到,配送公司立刻上了門。”
這件事,讓譚新萍看到了“訂單農業”的發展前景。
譚新萍常年扎根農村,深知“農戶最愁的不是種不好,而是種出來賣不掉”。為此,她和丁衛萍商量,“推動配送中心落到村里來!”
2024年,武功山農產品配送中心在茅店村落地。“配送中心不僅配套先進的智能冷鏈倉儲中心,還有農產品質量檢測設備。”譚新萍說,冷鏈物流可以保障食材的新鮮度,大數據平臺能實時追蹤城市消費趨勢,指導農戶開展訂單種植。
“現在大家是先簽單后種地,心里有底,手中有錢。”譚新萍表示,通過“訂單農業”新模式,今年一家企業與茅店村簽訂30萬斤南瓜包銷協議,全村近700戶參與種植,僅這一項訂單,預計今年村里每戶就可以增收2000元。
譚新萍(左)與村民一同直播銷售當地農特產品。人民網 孔文進攝
不僅如此,譚新萍還利用線上平臺幫助銷售農特產品,自己出鏡當“村播”,組織村民培訓,讓家家戶戶架起手機,把鄉間菜園變成云端超市。
“黨建引領是茅店村成功的最大法寶,全村83名黨員都是致富帶頭人。”走在彩色村道上,譚新萍向記者透露,村里正在規劃一條旅游線路,把豆腐工坊、油菜花海、稻田課堂與農家宴串聯起來,讓游客體驗活色生香的田園生活。
這條旅游線路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將深度挖掘農業多元價值,為鄉村休閑旅游注入新活力。(邱燁、鄒玢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