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南部山區的晨霧中,大騰和秋禾正彎腰侍弄著青翠的菜苗。這對曾是“熬夜打工人”的90后夫妻,用沾滿泥土的手掌,在城郊開辟出一片治愈系田園。
“凌晨三點寫字樓內的微光,終于換成了清晨五點的朝霞。”曾在新媒體行業公司加班至深夜的大騰,放下鍵盤鼠標,拿起了鋤頭鐵锨,曾經的他被各種任務和指標壓得喘不過氣,如今大騰在田地里每天看著種植的蔬菜破土發芽成長,“覺得付出都能看到成長,整個人都舒暢多了。”他在短視頻平臺賬號“秋禾與大騰的田園日記”里悉心地記錄著100多天來的蛻變,兩個人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妻子秋禾放下化妝刷拿起鋤頭,笑稱現在“給土地化妝更有成就感”,他們希望自己打造的生態農場,能成為都市人在南部山區的“精神充電站”。
農場創新推出了菜園認領模式,市民可以認領自己的專屬地塊。在大棚里、田間中隨時種植自己想吃的蔬菜,菜園管家服務也能解決“種菜小白”的開荒難題。到了周末,父母帶著小朋友們來這里澆水施肥感受自然,企業團建在此舉辦田間廚藝大賽。生態農場與濟南市中小學及教育機構合作打造的“自然課堂”,已讓上千名學生體驗了“一顆火龍果的生命之旅”課程。
“我們要做三農界的‘解憂雜貨鋪’”。夫妻倆架起三腳架拍攝菜園日常,短視頻里辛勤耕作的熱愛與以前當都市打工人的反差吐槽常獲高贊。他們菜園里種植了多種有機蔬菜,除了滿足采摘研學的需要,不久的將來大騰打算讓它們走向市場,成為直通家庭餐桌的健康膳食選擇。
評論區常有人留言:“看完視頻焦慮被治愈了,我也要回農村種地!”這對新農人90后夫妻用行動證明,逃離城市不意味躺平,而是換種方式成長,他們的故事像一顆蒲公英種子,正飄向更多向往田園的心靈——畢竟,土地永遠會給辛勤勞動的人們結出最美的果實。
來源:新黃河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