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聞“叮鈴”之聲來,鳳仙策馬迎前來。紅衣紅馬紅塵起,鈴鐺叮咚訴情懷。
青萍劍出風云變,紫氣東迎貴客來。寒霜刻就名劍譜,松針凝劍顯真才。
懷玉劍出驚群雄,滄海不服終慘敗。如意囊中藏萬象,百寶隨心任取摘。
論劍臺上分高下,道法自然顯胸懷。懷玉論劍獲認可,寂寞三劍從此得。
金璧風起殺伐意,洞賓一笑鎮邪霾。無雙劍譜不簡單,純陽點化玄機開。
劍出朝陽初升勢,劍起直前不可擋。懷玉看出劍真諦,劍落返璞歸于寂。
懷玉悟興真是高,洞賓陳摶皆滿意。臨行得贈“掃風扇”,他日敵前破陰霾!
上一回我們說到,楊懷玉與呼延云飛策馬到了華山腳下,忽聽前方傳來一陣清脆的鈴鐺聲:“叮鈴——叮鈴——”
這聲音,楊懷玉再熟悉不過——是武鳳仙腰間的鸞鳳和鳴鈴!他心頭一顫,循聲望去。
只見山崖轉角處,一匹桃紅馬疾馳而來,馬上坐著個紅衣少女,腰間金鈴隨著馬背起伏,在朝陽下閃爍著碎金般的光芒。
她杏眼含笑,眉目如畫,正是金刀圣母座下高徒武鳳仙。
一、再遇武鳳仙
武鳳仙怎么來了呢?原來自從楊懷玉離開云夢山后,武鳳仙與師父回到竹隱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掛念楊懷玉,還是別的什么,總是魂不守舍。
金刀圣母看在眼里,心中明白徒弟的心思,恰逢陳摶老祖來訪,提起華山將舉辦一場論劍盛會,便提議讓武鳳仙隨他同去。
陳摶老祖與金刀圣母、王敖老祖是至交。他看到武鳳仙的狀況,自然明白金刀圣母的意思。于是,便帶著武鳳仙回到了華山之上。
卻說今天下午,武鳳仙練完武藝,又跑去拜見陳摶老祖,她問老祖:“師伯,我什么時候才能見到懷玉哥哥啊?”
“懷玉哥哥?呵呵,”陳摶老祖捋著白須,眼中閃過一絲促狹的笑意,“你之前不是稱呼楊懷玉為楊師兄嗎?什么時候改口叫‘懷玉哥哥’了?”
武鳳仙一聽,頓時雙頰飛紅,她低下頭擺弄著腰間的鈴鐺,聲音細若蚊蠅:“師伯,你又取笑我......”
正說話間,忽聽山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陳摶老祖掐指一算,笑道:“丫頭,你的懷玉哥哥到了。”
武鳳仙聞言猛地抬頭,眼中光彩流轉,也顧不得禮數,提起衣角就往山門外跑。她出了山門,騎上金刀圣母送她的寶馬“入寨紅塵起”,一陣風一般,向山下疾馳而去。
再說武鳳仙一路連催戰馬,很快便看到了前面的楊懷玉。
“懷玉哥哥!”她清脆的聲音在山間回蕩,金鈴隨著馬兒躍動的步伐叮當作響。
楊懷玉見是她,先是一怔,隨即展顏笑道:“武師妹,你怎么在這兒?”
“我隨陳摶師伯來的,師伯說明天就要舉行華山論劍了,還說你會從這里經過,叫我前來接你上山。”武鳳仙的話有假有真,說到最后聲音漸低,手指不自覺地絞著韁繩。
楊懷玉見她這副模樣,心中了然,卻也不點破,只是溫聲道:“既是陳摶師伯相邀,我們自然要前去拜見。”
呼延云飛在一旁擠眉弄眼:“懷玉哥,這位姑娘是......”
楊懷玉剛要介紹,卻見武鳳仙雙頰緋紅,低下頭去。他心中一動,想起在山上親眼看到金刀圣母瞪著武鳳仙說了一句“女大不中留”然后嘆息的情景,心中頓時明白了幾分。
“這是我師叔金刀圣母座下的高徒武鳳仙。”楊懷玉轉過頭對呼延云飛說,說完,他又指著呼延云飛對武鳳仙道,“武師妹,這是呼延云飛,我的結義兄弟。”
武鳳仙在馬上抱拳行禮道:“見過呼延師兄。”
呼延云飛哈哈大笑:“師妹不必多禮。我看你這鈴鐺與懷玉哥腰上的倒是般配得很!”
“那本來就是武師妹送給我的。”楊懷玉聞言,耳根微熱,下意識撫了撫腰間的鈴鐺。
這鸞鳳鈴鐺是楊懷玉下山時,武鳳仙親手塞給他的。
當時,武鳳仙原本是想將其師父金刀圣母所贈的最寶貴的寶甲“天蠶絲甲”送給楊懷玉的。可是,楊懷玉因為覺得此甲太過貴重,加上他已經收下師父王敖老祖所贈的“至尊甲”了,所以,就婉拒了。
武鳳仙心中早對楊懷玉暗生情愫,她見自己送禮被拒,差點沒當場哭出來。
后來,在王敖老祖的提示下,她就送了成對鸞鳳鈴其中的一個鈴鐺給楊懷玉。
這時,山風忽起,吹得武鳳仙鬢邊碎發紛飛。她抬手將發絲別到耳后,金鈴在晨光中劃出細碎光弧,恰與楊懷玉腰間佩鈴的聲響交織成曲。
呼延云飛瞧著有趣,正待再打趣兩句,忽聽山頂傳來渾厚鐘聲——當——當——連響九下,驚起滿山飛鳥。
“是論劍大會的召集令!”武鳳仙急勒馬韁,“入寨紅塵起”前蹄揚起,她身子卻穩如青松,“師伯說過,鐘鳴九響便是貴客將至,要我們速回紫氣臺。”
話音未落,山道盡頭已現出十余名白衣道士的身影,為首者手持拂塵遙遙拱手:“楊少俠,老祖命我等恭迎三位上山!”
三人隨幾位道士們拾級而上,石階旁的古松枝干上竟凝著未化的霜花。
武鳳仙故意落后半步,與楊懷玉并肩而行:“懷玉哥哥你看,這是師伯用寒冰掌在松針上刻的劍譜。”她指尖輕點,那些霜花突然簌簌顫動,在陽光下折射出無數細小劍影。
楊懷玉凝神細看,發現赫然是失傳已久的“碧月羞光劍”的起手式。
一行人轉過刻著“紫氣東來”的巨石,忽見云海翻涌處立著個鶴發童顏的老者,正是陳摶老祖。
陳摶老祖手持青竹杖,笑吟吟望著他們:“兩個小娃娃的鈴鐺聲,比老道的鶴鳴還清脆三分。”
武鳳仙一聽,羞得連忙躲到楊懷玉的身后。
楊懷玉只覺背后衣袍被她輕輕拽住,那力道似有若無,卻讓他心頭莫名一顫。
“師伯說笑了。”楊懷玉拱手行禮,耳尖卻悄悄紅了,“弟子楊懷玉,拜見師伯。”
陳摶老祖捋須大笑,手中青竹杖在石板上輕輕一點,竟震落松針無數:“好好好!王敖道友教的好徒弟!”說著目光轉向呼延云飛,“這位小友是......”
呼延云飛上前抱拳:“晚輩呼延云飛,見過老祖。”
“呼延家的?”老祖眼中精光一閃,“可是呼延慶之后?”
“那正是家父!”
老祖點點頭,忽然拂袖轉身:“你們且隨我來。華山論劍即將開啟,老道有話要向你們交代。”
二、華山論劍(一)
紫氣閣內,檀香裊裊。
陳摶老祖命童子奉上清茶,自己則從袖中取出一卷泛黃竹簡。
“此次論劍非同尋常。”老祖展開竹簡,上面繪著各式劍器圖形,“‘海外教主有兩寶,青風青?萍?不?可?藐?’中所指的青風劍和青?萍?劍將同時現身。”
楊懷玉凝神細看,只見竹簡上青風劍圖形旁標注著小字:“劍出青虹貫日,可引九天玄風。”
老祖指著竹簡上的青萍劍繼續道,“海外教主金璧風攜青萍劍而來,青風劍則在其大弟子南唐國師洪飛身上。這洪飛不簡單,尤其是他所擅長的那套‘清風十三式’,與其所使的青風寶劍,可謂相得益彰……”
“師伯,”不等老祖把話說完,武鳳仙從楊懷玉身后探出頭來,問,“那洪飛很厲害么?”
老祖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三年前洞庭湖上,洪飛曾一劍斬斷七艘戰船。”說著,目光轉向楊懷玉,“你可知青萍劍的來歷?”
楊懷玉略一思索:“弟子聽聞此劍原本乃是通天教主的佩劍,與青風劍本是一對。”
老祖點點了頭:“不錯。青風劍如今在南唐皇宮,由國師洪飛親自保管。”
武鳳仙聞言,下意識摸了摸腰間的金鈴。
老祖目光一閃,忽然道:“你們身上寶物不少,小心‘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說完,他叫童子帶他們下去休息,準備明天的論劍大會。
夜深人靜,楊懷玉正在客房休息,忽聽窗外傳來“嗒”的一聲輕響。
他悄然起身,三尖兩刃刀已然在手。輕輕推開窗戶,只見月光下一個黑影正向煉丹房方向掠去。
楊懷玉略一沉吟,縱身跟上。追至煉丹房外,那黑影卻突然消失不見了。
正疑惑間,忽聽身后傳來細碎的鈴音。
“懷玉哥哥?”武鳳仙的聲音輕輕響起。
楊懷玉回頭,見武鳳仙也是一身夜行裝扮:“你也看到了?”
武鳳仙點頭:“那人輕功極好,像是南唐的路數。”
二人正說話間,煉丹房內突然亮起燈火。
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金教主深夜造訪,何不堂堂正正走正門?”
透過窗縫,只見房內站著個黑袍道人,面如淡金,雙目如電,腰間懸著一柄青透的長劍。
“青萍劍!”武鳳仙低呼。
那道人冷笑:“陳摶,多年不見,你還是喜歡這般裝神弄鬼。”
陳摶老祖盤坐蒲團上,神色淡然:“金璧風,你帶著青萍劍來我華山,究竟意欲何為?”
金璧風袖袍一抖:“明日不是華山論劍嗎?我要讓天下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劍道!”
“那你闖我的煉丹房干嘛?”
“我……”金璧風眼中閃過一絲陰鷙,卻很快化作笑意:“我聽聞你新煉得了一味‘紫陽丹’,特來討教煉制之法。”
陳摶輕撫長須,似笑非笑:“你倒是消息靈通。不過丹藥未成,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窗外,楊懷玉與武鳳仙對視一眼,屏息凝神。
金璧風忽然側目,目光如刀鋒般掃向窗欞:“既然來了,何必躲躲藏藏?”
話音未落,一揮手中的青萍寶劍,一道青芒破窗而出!
楊懷玉連忙揮刀格擋,“錚”的一聲,火星四濺。青萍劍的劍氣竟將三尖兩刃寶刀震得微微顫了一下。
“不愧是絕世好劍!”楊懷玉心中暗驚。
武鳳仙見狀,金鈴一振,清脆的鈴聲如漣漪般蕩開。
金璧風身形微滯,冷笑道:“小娃娃的伎倆也敢出來獻丑?”
陳摶老祖突然起身,袖袍無風自動:“金璧風,此地不是動手的地方。明日論劍臺上,自有分曉。”
金璧風收劍入鞘,冷哼一聲:“也好,就讓你們多活一晚。”說罷,身形一晃,化作一道黑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他離去,武鳳仙松了口氣:“這老道好生厲害!”
楊懷玉眉頭緊鎖:“他今夜前來,恐怕不只是為了丹藥。”
陳摶微微頷首:“青萍劍與青風劍雖然厲害,但名劍錄中記載,在他前面還有更厲害的寶劍。金璧風此來,我猜定與我這《天下名劍錄》有關。”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武鳳仙急問。
老祖目光深邃:“莫慌,一切還有老夫。只是明日論劍,你們務必要勝出。因為本次論劍的最終勝出者,將獲得世間無雙的劍譜。如果此劍譜被金璧風、洪飛之輩得了去,那天下必將大亂。”
正說著,遠處傳來雞鳴聲,東方已現魚肚白。
陳摶見此,連忙揮了揮手:“天快亮了,你們趕快回去稍作休整,論劍大會不容有失!”
“是!”楊懷玉與武鳳仙齊聲應道,各自返回客房稍作休整。
三、華山論劍(二)
朝陽初升,華山之巔已是人聲鼎沸。各派高手齊聚紫氣臺,中央的玄鐵擂臺在晨光中泛著冷冽寒光。
陳摶老祖作為東道主,高坐主位,左右分別是少林方丈太一大師和崆峒掌門岳愛群。
此外,坐在貴賓席的還有泰山派的左暖暖、嵩山派的何不沖、青城派的余千秋、衡山派的妙妙真人和恒山派的葉孤紅。
“諸位請看。”陳摶老祖說著取出袖中黃的竹簡,“這是老夫新得的《古今名劍錄》。”說著,他將竹簡展開,取出“月光寶鏡”,將自己要說的內容投射在紫氣臺上的大石幕上。
只見石幕上首先顯現出一柄古樸長劍,劍身一面刻滿星辰紋路,另一面卻是山川草木,劍格處還鑲嵌七顆明珠。
“此乃軒轅劍,黃帝所鑄。”老祖目光掃過眾人,“不知在座哪位見過其真面目?”
楊懷玉起身抱拳:“晚輩有幸見過,此劍就在晚輩身上。”
“哦?”陳摶老祖面露訝色,白眉微揚,“此劍竟在你身上?”
“是的!”楊懷玉說著,解開了腰間那看似普通的“如意百寶囊”的囊口,喊一聲:“劍來!”
只見一道金光自囊中射出,一柄古樸長劍自囊中緩緩升起。劍身一面刻滿星辰紋路,另一面卻是山川草木,劍格處七顆明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與《古今名劍錄》中的軒轅劍一模一樣!
臺下頓時一片震驚。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一個青衫劍客“噌”一下,從座中站起,大聲喊道,“軒轅劍這樣的絕世好劍,怎么會在你小子身上?”
說到這里,他“錚”的一下,拔出了身上的佩劍,“在下東海劍派葉滄海,我要與你一戰,看看你有沒有實力擁有軒轅劍?"
這葉滄海約莫四十來歲,面容冷峻,眉宇間透著幾分孤傲。他手中長劍名為“孤鴻”,劍身修長,劍鋒銳利,劍未出鞘便讓人感覺寒氣逼人。
話音未落,一道青光已刺向楊懷玉咽喉。
這一劍快若閃電,正是葉滄海成名絕技“孤雁南飛”。劍勢一起,閣內竟響起孤雁哀鳴之聲,令人心神為之一顫。
楊懷玉不慌不忙,右手按在劍柄上,卻未出鞘。只見他手腕輕轉,劍鞘在空中劃出一道玄妙的弧線,正撞在葉滄海劍尖三寸之處。
這一招看似簡單,實則暗含“碧月羞光劍”中的“月光如水,變化萬千”之妙,不僅能讓人防不勝防,還能以靜制動,后發先至。
“叮!”
一聲脆響,葉滄海只覺一股巨力傳來,虎口發麻,長劍險些脫手。
在座群雄,更加震驚!他們萬萬沒想到,楊懷玉年紀輕輕,竟然有如此修為。
再說葉滄海,被楊懷玉一招打得雙手發麻,身子更是不由自主地連退了三步,他驚疑不定地望著楊懷玉:“你……你這是什么劍法?”
楊懷玉淡然而道:“不過是‘碧月羞光劍’中的粗淺功夫罷了,讓前輩見笑了。”
陳摶老祖拍掌笑道:“好一個以鞘代劍!”說著,目光轉向葉滄海,“葉大俠,你現在相信楊小友有能力擁有此劍了嗎?”
葉滄海面色陰晴不定,最終長嘆一聲:“是在下有眼不識泰山。”說罷躬身退下。
楊懷玉將軒轅劍遞給老祖:“請師伯過目!”
陳摶老祖接過軒轅劍,仔細端詳,贊嘆道:“果然是黃帝所鑄的‘軒轅劍’!”他轉頭,望著楊懷玉腰上綁著的如意百寶囊,“你這百寶囊,真是玄妙非常。”
“這是我下山當日,由于師父與師伯爭相贈寶,弟子實在拿不動了,便說'夠了,再給我就拿不動了'。不曾想,這話讓剛到的師叔金刀圣母聽見了,她便將此寶囊贈給了我,好讓我將桌子上堆成山的寶物隨身攜帶。”楊懷玉恭敬回答。
老祖撫須笑道:“妙哉!這‘如意百寶囊’乃是用東海鮫綃織就,內藏乾坤,與當年齊天大圣的如意金箍棒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僅如此 ,”武鳳仙在一旁補充道:“這寶囊不僅能裝萬物,還會在主人危急時自動吐出最合適的兵器呢。”
“妙!”老祖贊嘆了一下,突然抓住劍柄,輕輕一拔——
“錚!”
一聲龍吟響徹云霄,劍身映著朝陽,竟折射出七彩霞光。
臺下眾人無不屏息,就連金璧風也微微變色。
“好劍!”太一大師贊嘆道,“不想老衲有生之年還能得見軒轅劍的真容。”
老祖將劍還給楊懷玉,繼續道:“第二柄,青萍劍。”
石幕畫面突變,現出一柄通體透明的長劍,劍身似有青虹流轉。
“此劍原為通天教主佩劍,如今正在金大教主手上。”老祖說著,用手指向金璧風的方向。
金璧風傲然起身,袖袍一展,一柄通體透明的長劍已握在手中。劍身青光流轉,映得他須發皆碧。
“不錯,青萍劍正在老夫手中。”金璧風手腕輕抖,劍尖在空中劃出一道青色弧線,“此劍削鐵如泥,楊小友以后遇到,可要小心了。”
楊懷玉不卑不亢:“多謝前輩提醒。”
老祖繼續道:“第三柄,青風劍。”
石幕上現出一柄青碧長劍,劍格處雕著蟠龍吞珠。
“此劍與青萍劍本是一對,如今由南唐軍師洪飛持有。”
洪飛聞言起身,腰間長劍“錚”地出鞘三寸,頓時青光四射。他挑釁地看向楊懷玉:“楊兄弟,你的軒轅劍雖好,卻不知能否擋住我青風劍的‘清風十三式’?”
楊懷玉還未答話,武鳳仙已按捺不住:“洪師兄好大的口氣!不如先讓我領教領教?”
老祖抬手制止:“莫急,本次論劍,重在‘論’字,要想比試,以后有的是機會。”說到這里,他指向臺上石幕:“請看這第四柄,碧海潮生劍。”
畫面變為一柄湛藍長劍,劍身似有波濤洶涌。
“此劍乃東溟島鎮島之寶,三十年前曾現世一次,一劍斷江,威震武林。”
“第五柄,蛇杖劍。”
一柄彎曲如蛇的長劍顯現,劍尖分叉如蛇信。
“此劍乃是西域白駝山的鎮山之寶,劍走偏鋒,詭譎難防。”
“第六柄,倚天劍。”
這次顯現的也是一把長劍,而且明顯比之前所有的劍都長。
難怪倚天劍,有“長劍耿耿倚天外”之說。
“這把寶劍,曾是三國曹操所有,削鐵如泥,也是一把‘絕世好劍’!”
展示完畢,老祖收起寶鏡:“諸位,這便是天下六大名劍。今日論劍,老道還有兩個問題——”
四、華山論劍(三)
第一問:何謂劍道?
金璧風率先起身:“劍道即殺道!劍出必見血,方顯鋒芒。”他身后弟子洪飛傲然點頭,腰間青風劍隱隱泛著青光。
楊懷玉沉思片刻,朗聲道:“晚輩以為,劍道即仁道。劍為‘百兵之君’,應當止戈為武。”
武鳳仙補充道:“劍如君子,當藏鋒守拙。出鞘為護蒼生,歸鞘為養正氣!”
老祖微微頷首,轉向呼延云飛:“小友以為如何?”
呼延云飛撓頭道:“俺覺得劍就是劍,能殺敵就是好劍!”
眾人聽完,哄笑不止。
卻見老祖眼中閃過贊許:“返璞歸真,亦是大道。”
第二問:劍之極境何在?
洪飛迫不及待道:“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楊懷玉卻道:“晚輩以為,劍之極境在‘勢’。勢成則無堅不摧,如江河奔涌,非人力可擋。”
武鳳仙輕聲道:“劍之極境在‘和’。人劍合一,心劍相通。”
老祖笑而不語,從袖中取出一柄木劍,輕輕一揮。劍勢緩慢,卻引得滿山松濤齊鳴,云海翻涌。
老祖總結道:“還是楊小友說得有理,‘勢’即是道,此乃‘道法自然’也。因此,本次華山論劍,勝出者是楊懷玉小友!”
老祖話音方落,臺下頓時一片嘩然。
金璧風猛地拍案而起,須發皆張:“陳摶!你這是什么意思?論劍尚未比試,如何就定了勝負?”
陳摶老祖不慌不忙,從袖中取出一卷玉簡:“金教主稍安勿躁。此次論劍重在論劍之道,而不在比試誰的本領高。這本《寂寞三劍》乃上古劍圣所留之物,其中暗藏劍道真解,老道觀楊小友對劍道的領悟最為透徹,理當得此真傳。"
洪飛突然拔劍出鞘,青風劍青光暴漲:“師父,跟他們廢什么話!直接搶過來便是!”
場中氣氛驟然緊張。
楊懷玉右手按在如意百寶囊上,隨時準備取出軒轅劍。武鳳仙的金鈴無風自動,發出清脆的警示聲。
就在劍拔弩張之際,一個清朗的聲音從山門外傳來:“好熱鬧啊!貧道來遲了么?”
五、呂洞賓到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位白衣道人踏云而來,腰間懸著一柄白玉長劍,正是八仙中的呂洞賓。
陳摶老祖眼前一亮:“呂真人來得正好。”
呂洞賓飄然落地,目光在金璧風師徒身上一掃:“金教主,多年不見,你這脾氣倒是愈發暴躁了。”
金璧風冷哼一聲:“呂真人也要插手此事?”
呂洞賓笑而不答,轉向楊懷玉:“小友可否讓貧道一觀軒轅劍?”
楊懷玉恭敬地從百寶囊中取出軒轅劍,雙手奉上。
呂洞賓接過寶劍,指尖在劍身上輕輕一彈,頓時龍吟陣陣。
“好劍!”呂洞賓贊嘆道,“此劍正氣凜然,與小友倒是相得益彰。”說著,他突然轉身,將軒轅劍橫在金璧風頸前:“金教主,可要試試此劍鋒芒?”
金璧風臉色大變,青萍劍剛要出鞘,卻發現全身氣機已被鎖定,動彈不得。
呂洞賓收劍笑道:“開個玩笑罷了。金教主,論劍論劍,重在‘論’字。你若不服,不妨說說你對劍道的理解?”
金璧風臉色陰晴不定,半晌才道:“呂真人教訓的是。今日...今日是我魯莽了。”說到這里,他一咬牙,突然起身:“陳摶,既然論劍已畢,我就先告辭了。”說著就要帶著弟子離開。
呂洞賓忽然道:“且慢。金教主遠道而來,不如讓貧道送你一程?”
金璧風臉色一變:“不必了!”說罷甩袖而去,洪飛等人緊隨其后。
待他們走遠,呂洞賓才嘆道:“這金璧風心術不正,得了青萍劍后更是變本加厲。楊小友日后若遇到,務必小心。”
陳摶老祖點頭:“呂真人所言極是。老道夜觀天象,南唐近日恐有異動,你們還是盡快返回汴京為好。”
楊懷玉與呼延云飛連忙點頭稱是。
老祖將《寂寞三劍》的劍譜交到楊懷玉的手中,說:“這就是無雙劍譜,有空多練習,一定大有收獲。”
六、寂寞三劍
楊懷玉雙手接過《寂寞三劍》劍譜,只覺入手溫潤如玉,封面上四個古樸篆字"寂寞三劍"泛著淡淡的金光,仿佛有生命般在書頁上流轉。
他正欲翻開細看,忽聽呂洞賓一聲輕喝:“且慢!”
只見呂洞賓并指如劍,一道純陽真氣自指尖激射而出,正打在劍譜封面上。那四個篆字頓時金光大盛,化作三道璀璨劍氣騰空而起,在空中交織盤旋,發出清越的劍鳴之聲。
“此劍譜暗藏玄機。”呂洞賓捋須解釋道,“乃是上古劍圣以劍氣書寫,需以純陽真氣激發,方能顯現真意。”
楊懷玉會意,當即運轉王敖老祖所授的純陽心法,將內力緩緩注入劍譜。那三道金色劍氣似有所感,在空中劃出玄妙軌跡后,突然化作流光沒入他的眉心。
剎那間,楊懷玉眼前景象驟變,仿佛置身于一片虛無之境。只見三道劍影在虛空中依次展現:
第一式“劍出”,劍勢如朝陽初升,看似緩慢卻蘊含無窮生機;
第二式“劍起”,劍意似江河奔涌,一往無前勢不可擋;
第三式“劍落”,劍招若晚霞余暉,返璞歸真歸于寂寥。
這三招看似簡單,卻暗合天道循環之理,每一式都蘊含著九九八十一種變化。
楊懷玉一時看得入神,竟渾然忘我,連呼吸都變得若有若無。
“懷玉哥哥?”武鳳仙見他神色恍惚,忍不住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袖。
楊懷玉這才如夢初醒,眼中精光一閃而逝。他深吸一口氣,感嘆道:“好一個‘寂寞三劍’,當真玄妙非常!”
呂洞賓與陳摶老祖相視一笑,顯然對他的悟性頗為滿意。
陳摶老祖目光轉向楊懷不玉,笑道:“看來小友已窺得劍譜真諦。時候不早,你們該啟程了。”
呂洞賓從袖中取出一枚折扇,遞給楊懷玉:“這是掃風扇,可改變風向,你留著,說不定能用上。”說著又看向武鳳仙,“丫頭,你師父托我帶句話。”
武鳳仙連忙上前:“請真人示下。”
呂洞賓促狹一笑:“你師父說……鈴鐺既贈,莫負良緣!還說你可暫不歸山,且隨懷玉小友同去吧。”
武鳳仙起先聽得滿臉通紅,差點沒再次躲到楊懷玉身后。聽到后來,得知師父允許她跟隨楊懷玉一起前往汴京,高興得差點沒跳起來。
呼延云飛在一旁擠眉弄眼,被楊懷玉瞪了一眼才收斂。
最后,三人辭別陳摶老祖和呂洞賓下山,往山下行去。
然而,他們剛下到山下,忽見前方山道上橫著一具尸體,正是先前挑釁的葉滄海!
“不好!”楊懷玉急忙攔住二人,“前面恐有埋伏!”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