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輯:
為什么是起點(下)
歷史的車輪轉動,往往是由一次推薦開啟的。
三國的時候,徐庶走之前拍馬而回,對著劉大耳朵張口就是一句:“此間有一奇士……”,隨后就有了后面的三顧茅廬和三分天下。
類似的劇情也發生在網絡文學史上,當寶劍鋒和藏劍江南相見恨晚的時候,提出要把起點的網站正式做起來。
作為技術男的藏劍江南很謙虛地表示自己只是做前期的,一個網站想做起來得前期后期“兩手都要抓”,隨即說“我給你們找個高手”。
吳文輝和他的網文之路,就這么奇妙地與時代接了軌。
吳文輝的加入,意味著一種完全不同的基因加入了起點團隊。
這位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靦腆男子,當時身材還未發福,眼神中藏著獅子一樣的光芒。在接觸到起點中文網的團隊之前,吳文輝就是拿著這種眼神,在全網尋找小說。
“沒有選擇,我沒有其他的愛好和樂趣,不像其他人喜歡打球什么的,我就喜歡看書。”
和寶劍鋒等作家道路不同,吳文輝是一個純粹的讀者。他以一種吃書般的速度,在互聯網上瘋狂“掃貨”,從金庸客棧到西陸BBS,幾乎所有的網絡類型小說都被吳文輝掃蕩一空。
年輕時的吳文輝
站在2001年的門檻上,吳文輝看到了太多不一樣的東西。
當朱威廉、樓蘭雪、邪月甚至寶劍鋒等人還在積極為文學性在互聯網中尋找一個定義的時候,吳文輝想到的卻是商業性。
這位北大的理科男試圖根據網絡文學的特點去配置一種商業模式。不同于實體書和盜版商的爾虞我詐,吳文輝想搭建的是一個長期穩定的營收體系,更是一片未被人發掘過的藍海。
“與其說2001年是網絡文學最好的時代的結束,不如說是最好的時代的開始。”
2002年下半年,藏劍江南來到南京和吳文輝見面,兩個人在賓館里和其他幾位創始人連線,開了一個漫長的會議。
在起點團隊所有人的回憶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這場會議,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會議締造了后來的起點。
而與很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一群文藝青年們的會面卻并沒有太多“文以載道”的幻想。
起點中文網(2002)
在會上,吳文輝用“奧卡姆剃須刀原則”說服了其他人——
“首先排除了廣告。我們認為在當時國內業務沒有起來的情況下,一個網站僅靠廣告是無法支撐長期發展的。版權代理也不行,當時其規模還不是很大,我認為也不是一個可靠、穩定的盈利方式……第三就是賣電子書,但是電子書也是不成功的,當時臺灣的電子書在大陸的銷售狀況并不好。”
那些看上去合理的可行性,被這個曾經的理科狀元在以一種嚴苛的邏輯一一拋棄。
排除掉一切不靠譜的因素,那剩下最靠譜的是什么?
答案就是收費,以一種網絡文學和互聯網的思維進行收費。起點將建立一個VIP收費制度,讓自己賺錢活下去,也要讓作者拿到錢。
靠著這個樸素的邏輯,起點團隊推出了VIP制度。
試行VIP會員制度(2003)
這在當年來看是一個非常石破天驚的事情,因為收費制度基本上等同于讓讀者流失。對于起點的這個操作,龍空和幻劍以一種同情的眼光對這位新入行的小同志表示,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外界議論紛紛甚至普遍都不看好的時候,起點的團隊內部卻顯得風平浪靜。
在此后的數十年里,每當面臨重大決定的時候,起點團隊都保持著與第一次會議相似的習慣:由吳文輝做出商業判斷并說服大家,其他人選擇相信并堅持風雨同舟。
在吳文輝的統籌下,所有人有條不紊地發揮著自己的特長。
寶劍鋒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網站內容的核心運營,意者(侯慶辰)負責聯系作者,吳文輝和藏劍江南為網站優化提供技術保障,羅立(黑暗之心)則因為在出版社干過負責作品的下游產業,后來這一部分被稱為“IP開發”。
起點中文網創始人團隊
這個分工從第一次開會開始就基本確定了下來,二十年來幾乎不曾改變過。
從一開始,起點就在團隊的合作上跑贏了絕大多數網絡文學網站,甚至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的發展史上,“起點團隊”和“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一樣,是一個值得被記住的名字。
Weid后來回憶說,在那個動蕩的互聯網初創時代,他也曾想通過一個理智的計劃和演算去說服合作伙伴,但他失敗了。
“我們當時團隊真的不像起點團隊戰斗力那么強。”
起點中文網不是第一個提出收費的人,只不過他們成功了。在他們之前,收費的道路上已經有人在前赴后繼地探索著。
2002年下半年,陳杰等人創辦了讀寫網,打響了網絡文學收費的第一槍。這里讀寫網采取了一種會員收費制,只需要繳納三塊錢,就可以暢讀書庫里的所有小說。
不過在那個可口可樂還沒漲價的時代,沒有多少人愿意付費去看讀寫網書庫里不多的內容,這個模式最終夭折。此時距離馬化騰的QQ會員推出還有整整六年時間,付費時代的互聯網習慣還遠沒有形成。
讀寫網的嘗試,不過是讓這條路開始有了一個初始的路標罷了。
幾乎和讀寫網上線的同時,幻劍書盟上中華楊開始更新那本赫赫有名的《中華再起》。
作為一名在體制內開車的司機和老網蟲,“楊司令”僅僅用了一個月就深刻感受到了這本書的巨大影響力。
在鐵血網上,有人長篇累牘地討論著這本書,而在線下實體書店,盜版的《中華再起》已經鋪天蓋地。許多無良盜版書商甚至為了暢銷,作者欄寫的都不是中華楊而是其他知名作者。
書火了,錢收不到,這是在2002年9月以來最困擾“楊司令”的事情。在書里主人公可以上打英法聯軍,下打清兵綠營,但現實中是柴米油鹽不能依靠書的火爆得到改變。
網絡作家中華楊
憤憤不平的“楊司令”在兩個多月后,即2002年底,和另一個網文作家合伙開設了明楊·全球中文品書網。
“楊司令”把他的小說放在上面更新,想看的人需要進行付費,先成為會員,然后才能追更。這是中國網絡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付費追更”的概念。
網絡文學需要付費才能閱讀,原創本身就應該得到收益,而不需要出版。這個在今天看來天經地義的事情,在當時卻是石破天驚的。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然不一定有好下場,也有可能被螃蟹夾到手。
我們現在查不到明楊品書網在建立之后的營收情況了,但自始至終,這個網站上也只有一本《中華再起》有吸引力。
中華楊《中華再起》
當消費者付了一筆錢以后,他在明楊品書網上只能無聊地等著《中華再起》更新,讀者是直接和作品產生聯系,而非與網站本身,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運營模式。
更要命的是,明楊品書網為了怕麻煩,把支付渠道定為了短信話費支付。眾所周知,當年的移動電信聯通,抽成堪比抽血泵,所以到最后其實并沒有多少錢落到網站和作者的口袋里。
“楊司令”能把紅旗插遍東南亞,卻無法讓付費的習慣傳遍整個互聯網。2004年,明楊品書網最終被幻劍書盟收購。
冥冥之中,明楊品書網和最初的起點中文網之間有一些神奇的聯系。
起點中文網最早的logo,其實就是明楊品書網的人義務幫寶劍鋒設計的,而當起點選擇了收費模式之后,又和明楊走到了同一條賽道上。
起點中文網早期logo
起點和明楊品書網的區別,體現在寶劍鋒的個人能力以及VIP制度的創建上。
明楊品書網的思路是純賣電子書,而起點從一開始就確立了VIP制度,一個讀者付了錢,他就可以瀏覽起點所有的書。
而憑借寶劍鋒在網文圈里“寶爺”的咖位,不少作者都選擇把書放在起點,一個VIP可以讓讀者看到足夠多的作品,最早VIP的價格被設定為了50元。
這個時候,起點中文網的絕對優勢被奠定了起來。在出現VIP之前,各家網站的書其實是差不多的,但當VIP制度產生后,作者會和網站產生一種天然的契約關系,網絡文學自身就是盈利的機器,所以對作者來說“我的書放在你這,而不會出現在其他網站上”。
如果一個讀者,只在起點中文網上能看到某一本書,而他在起點中文網的網站構架上又能獲得最好的閱讀體驗,那么他很自然地會選擇起點中文網。
這是一種無可匹敵的優勢,只是在當時,能夠看明白的人實在是太少。
時至今日我們回頭看,怎么去形容VIP制度對網絡文學的意義都不過分。
“VIP是一個非常符合互聯網規律的制度”,就像《創世紀》里神說要有光以后,世界無法理解永久的黑暗一樣。
我們也許可以幻想一個沒有起點的網絡文學史,卻無法想象沒有VIP和訂閱制度,網絡文學將會走向何方。
當一個讀者成為起點的VIP以后,他可以在藏劍江南所設計的網站架構內獲得一個“個人書房”,這在當時是絕對超前的。讀者能在消費的過程中獲得網站的“尊重”,是起點和用戶建立起“粘性”的根本原因。
那時候的起點中文網遠不是后來被作者討薪的資本家嘴臉。在最初的前兩年,起點自身對作者的收入是不抽成的,并且也沒有支付渠道。
這種“不賺錢”的態度其實也是起點有別于明楊品書網的一個因素。
一開始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都對收費是有一定抵觸。那會兒的網文圈子里江湖氣很重,不少作者甚至覺得讀者在網上看自己的書屬于“賞臉”。
因此起點就跟這些作者們談,如果實在不樂意收費,也可以“友情入駐”,等之后習慣了以后再簽約。
第一個入駐起點的作者是小狼,作品是《靈異故事》,隨后流浪的蛤蟆和圣者晨雷也紛紛入駐,第一個月在起點就有八本書同時更新。
起點還別出心裁地參考當時電視劇“黃金檔”的概念,把作品的更新上傳時間定到了晚上八點,這其實是為后來“追更”的概念埋下了伏筆。
起點中文網日最高pv量突破1億
在第一個月的時候,起點70%以上的讀者都在讀流浪的蛤蟆創作的那本《天鵬縱橫》,從這個角度來說,流浪的蛤蟆是起點歷史上第一個大神。
第一個月結束,根據訂閱成績,蛤蟆的收入是一千出頭。這個收入并不是一個特別明確的數字,因為那時候起點和作者之間其實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協議”。
于是意者找到了蛤蟆,提出要把稿費寄給后者。
其實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蛤蟆那會已經不是很差錢了,至少不差這一千塊,因為他當時還有臺版小說出版的收入,入駐起點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友情支持(被寶劍鋒從西陸BBS上拉了過來)。
所以當蛤蟆收到起點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你們先拿著吧,大家不差這個”。但起點團隊在這方面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堅持。
網絡作家流浪的蛤蟆
在最初的時候,寶劍鋒和意者會頂著大太陽去郵局把錢匯給所有作者,無論是一千還是幾十塊,“我要讓讀者知道在網上寫書發表,是有錢掙的”。
在起點的歷史上,有過無數個一千塊從讀者流向網站再流向作者,在起點后續的未來中,也都拿過無數個一千塊,甚至一千萬。
但再也不會有哪個一千塊,比當時寶劍鋒打給蛤蟆的那個一千塊更有分量。
2004年的2月14號,起點團隊的各位過了一個難忘的情人節。起點團隊的五個人,趁著寶劍鋒和意者來上海的機會,舉行了一次會面。
在這之前,起點已經是國內流量排行前五十的個人網站了,但很難想象,創始人之間始終沒有線下碰過頭。
這次會面之后,起點的團隊面臨著一個抉擇:是全身心投入到網文事業中,還是繼續保持這種兼職狀態。
吳文輝等人
這種抉擇起源于半年之前。隨著訪問數的不斷增加,藏劍江南告訴其他人,要有單獨的服務器,如果繼續和其他網站擠在一個服務器里面,會經常發生“宕機現象”。
服務器是一個網站的命脈所在,那時候一臺服務器的價格是2萬-3萬元,而起點團隊大多數人的工資不到千元。
為了找到便宜的服務器,起點在03年的時候甚至遭遇過網絡詐騙,錢和數據全都不翼而飛。多虧了藏劍江南及時做了備份,才讓起點免遭一場滅頂之災。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服務器也是必須搞VIP的原因之一。
網站要盈利,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么選擇像龍空和幻劍一樣擁抱實體出版,要么就在網上閱讀的收費制度上殺出一條血路來。
2003年6月,由傳奇文學雜志社牽頭,在廣州開了一個“大然傳奇中國首屆奇幻文學筆會”。龍空、幻劍、起點等各路大佬齊聚一堂,寶劍鋒作為起點代表出席了會議。
這次會議,其實是網絡文學的一次盛會。
只是,和一年前那次充滿“金庸和羅琳”的話題不同,曾經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們,這次多了幾分現實的模樣。
在會上,風頭正盛的段偉(龍空創始人)旗幟鮮明地表示,不必建立書庫,靠著倒賣網上的版權,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幻劍書盟也持有這種言論。
而寶劍鋒提出的建立VIP制度,在會上更像是一個笑話,遭到了其他人的嘲諷。
這個在一年多前被看作只是小有名氣的網文作家,在本次會議上也沒有獲得更多的看重。
寶劍鋒
時代不能看到更遠的東西,正如時代中的人也很難如此。
這場會議更像是網絡文學的一個分水嶺,分水嶺背后,天才向左,“瘋子”向右。
開完會之后的7月,寶劍鋒在廣州跑完了起點的所有手續,注冊資金是100萬。這群當時還未謀面的起點創始人,選擇了相信寶劍鋒的理想以及吳文輝的判斷,把錢打給了寶劍鋒,起點開始有了自己的服務器。
幾個月后,VIP制度正式推行,一個時代就此開啟。那些初代的“大神”們,即將在VIP制度的保障下,紛紛登場。
往期回顧(點擊藍字):
策劃:翟晨旭 夏夜飛行
排版/編輯: 洛溪 夏夜飛行
作者后記:
我覺得如果有一個互聯網傳記史,吳文輝在其中一定會有一個小傳。
在網絡文學中,我們見識了太多的文藝青年去試圖做些什么,或者塑造些什么。
但最終,最成功的反而是吳文輝,一個非文藝青年的理科男。
我們會在后續反復提到這個名字,我恨不得有一部大電影,去寫吳文輝的傳奇。
“投稿指南”首本新書
《中國作家群像》現已全網上架
當當、京東、淘寶各大平臺有售!
新書限時優惠價29.8元??
轉載、商務、其他合作丨請后臺聯系,凡本平臺顯示“原創”標識的文章均可聯系編輯轉載,未經授權轉載視為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