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聽場演唱會,您會捎帶著品嘗下當地美食嗎?咱們常說一句話叫“來都來了”。到了新地方,不得吃點兒特色的美食,賞兒點獨特的風景?現在,這種演出、影視聯動游,正在成為文化消費新亮點。
連日來,全國多地迎來演出與旅游的雙重熱潮。有行業報告預計,“五一”假期期間全國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將超百場,觀眾人數突破200萬人次,帶動酒店旅游消費超20億元。
“3小時的演出,撬動了72小時的消費”。在這場消費變革中,“為情緒買單”的城市生態療愈經濟悄然崛起,“演藝+”等新型消費范式如何重塑文旅產業格局?
在浙江蕭山,“五一”假期杭州奧體AT中心開啟“演唱會時間”。三場重量級演出匯聚3萬名觀眾,場館周邊酒店預訂率同比提升25%。
場館運營負責人 劉俊伯:外地觀眾占比顯著增加,場館特別強化了行李寄存、交通指引等服務。 五一期間相對而言,外地的觀眾來杭州可能會比較多,我們也對行李寄存、客戶服務各方面有所提升和準備,確定他們能在場館里面能夠得到一個更好的服務。
據了解,95后已占據演唱會觀演人群的65%,“為情緒買單”“儀式感消費鏈”正在重塑市場規則,演出經濟不僅拉動短期消費,更形成“觀演+住宿+文旅”的全鏈條增值。這種“演出虹吸效應”在全國多地顯現。成都五一前后推出十余場大型演出,配套推出“憑票免費游景區博物館”政策。
成都市文廣旅局宣傳推廣處 唐中全:一季度演出市場票房達2.05億元,帶動綜合消費超12億元。我們將演出與文旅相結合,觀眾憑演唱會、音樂節的門票,在舉辦前兩天至后兩天期間,可免費游覽青城山、都江堰、熊貓基地、武侯祠、金沙遺址等10余個景區或博物館,演唱會帶動旅游的發展是很明顯的。今年一季度,全市的營業性音樂演出超過1200場,增長超過30%,帶動綜合消費超過12億元。
3小時的舞臺表演正在轉化為72小時的城市深度體驗,消費半徑從場館擴展至整個目的地。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韓元軍介紹,當前每年我國音樂旅游市場規模已達300億左右,預計2030年將成為千億產業。以音樂節、演唱會為代表的音樂旅游具有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綜合帶動效應。
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 韓元軍:以音樂節、演唱會為引領的音樂旅游市場火熱,一方面反映了當前中國老百姓特別是年輕人對高品質文旅產品的需求旺盛,特別是對能充分釋放情緒價值特色文旅產品的喜愛。另一方面反映了高品質供給激發有效文旅市場需求的巨大潛力。旅游目的地完善的基礎設施、服務升級能為音樂節、演唱會全面賦能,為游客提供更好的體驗,進而音樂會、演唱會與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協同發展、相互賦能的關系。
不僅大型演演出與音樂節成為城市流量入口。當傳統文化遇見現代演繹,河南安陽的《太行·紅日》沉浸式實景演出也在探索文旅融合新賽道。通過聲光電技術重現紅旗渠開鑿場景,觀眾在70分鐘里穿越時空,感受“人工天河”背后的奮斗史詩。游客感嘆,演出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紅旗渠精神,堅韌不拔的力量直擊人心,折射出文化IP的情感穿透力。
通過科技和現代舞美結合起來,就是能讓你瞬間在歷史山水間活過來的那種感覺。特別是像紅旗渠開鑿場景的那種再現,能讓你感覺到劈開太行的震撼。
“五一”假期,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女武神》正式上演與觀眾見面,七國藝術家通力協作以5小時超長篇幅呈現史詩敘事。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 張堯:演出通過特別安排錯峰觀演、彈性幕間休息提升觀演舒適度,配套推出主題打卡區、公共空間互動演出及限量文創周邊,帶動觀演衍生消費,形成藝術品質與消費體驗的雙升級。我們在幕間休息期間安排了多樣活動,希望觀眾能夠在國家大劇院的空間里收獲更多沉浸式的體驗,在藝術氛圍中,“有得逛、有得玩兒”。其次,我們還創新推出“公共空間演出”形式,中場休息期間由歌劇角色扮演者進行小提琴獨奏、三重奏等互動演出,融合藝術與生活場景。大劇院推出限量版《女武神》主題文創,形成生機盎然的文旅消費,延伸了文化產品的影響力。
從萬人演唱會到沉浸式演藝新空間,各地為市民與游客打造節日氛圍濃厚的文化盛宴。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演藝+”模式的全新嘗試,正在推動文商旅的深度融合聯動,構建起城市消費的新場景。
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文化消費正從可選項向必選項轉變。有數據顯示,90后、00后已成為演藝消費主力軍,他們更注重體驗感和參與感,愿意為優質內容買單。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分析,現代人通過文化消費完成情感釋放與身份認同,演出成為連接個體與城市的社交載體。從“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到“為一座城收藏一段記憶”,文旅新業態產生的深層邏輯在于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 魏鵬舉:所謂為情緒買單的文旅新經濟增長點,我覺得背后的邏輯其實就是消費升級。這意味著我們在發展文化旅游新業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關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所有消費的根本動力,也是消費升級的基本方向。音樂+旅游,影視+旅游,美食+旅游,研學+旅游……其實總體都是朝著滿足和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這個基本的消費動能和消費升級的邏輯而不斷拓展的一些新的業態。我想按照這樣一個方向和邏輯,對我們不斷培育開發文旅新業態,推動內需的增長,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這方面會做得越來越好。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