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帳下的武將有很多,除了關羽、張飛這兩個兄弟,資歷最老的就是趙云了。
趙云雖然沒有與幾人結拜,但是他與劉備幾人同生死共患難這么多年,按理說早就應該是親如兄弟。
但是當別人都已經官至太守的時候,趙云卻還是個保鏢,劉備為什么不肯給趙云一個機會?
終不背德也
公元190年,諸侯聯(lián)軍討董,董卓被迫遷都長安。
公孫瓚和劉備雖然也有報國之心,但卻是力不從心,他們根本無法帶兵前往長安。
如果硬要去的話,在半路上就餓死了。
于是劉備跟著公孫瓚回到了老家,繼續(xù)當他的平原令。
第二年,趙云登場,他帶著常山郡的民兵投奔了公孫瓚。
公孫瓚很感動,他就問趙云:“聽說你們那里的人都想投奔袁紹,你怎么來投奔我了?”
趙云說了些奉承話,說公孫瓚實行仁政,他們是跟隨仁政才前來投奔公孫瓚的。
不過趙云說這話,真的就只是奉承幾句,公孫瓚可算不上施仁政之人。
當初公孫瓚與劉虞一塊去討伐烏丸,公孫瓚仗著自己兵馬比較多,一路劫掠百姓,百姓都把他恨透了,怎么會說他是“仁政”?
而且人家劉虞對百姓很好,得到了百姓的愛戴,公孫瓚不服氣,兩人還鬧掰了。
不管是為了什么,反正趙云是選擇了公孫瓚,也正是在這里,劉備與趙云結交,關系極好。兩人曾一同出征對抗袁紹,只不過最后打了敗仗。
后來趙云的哥哥去世,他得回家奔喪,但是劉備只好同意,趙云有了離開的理由,便再也不會回來了,因此兩人在分別時久久不愿離開。
七年后,劉備在徐州反抗曹操,卻被曹操擊敗,劉備只得前往鄴城投奔袁紹。
趙云得知此消息,立即前往鄴城投奔劉備,這時候的趙云才算是劉備的將領。
后來劉備又前往荊州投奔自己的堂哥劉表,趙云也就一起去了。
這便是《三國志》中的趙云與劉備的相識。雖然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并不長,但是關系確實好,要不然趙云也不會來鄴城投奔劉備,他直接投奔袁紹不好嗎?
當時的袁紹可是最有實力的諸侯,而劉備什么也不是,而且還剛打了敗仗。趙云在劉備危難之際來投,足見他們的情誼。
三件錯事
既然劉備與趙云關系那么好,為什么趙云不得重用?
而且拋開劉備與趙云的關系不談,趙云自己的實力也不一般,可謂是智勇雙全,這就更讓人們不明白了,趙云表現這么好,他為何只是個牙門將軍?
就連后來的魏延都是漢中太守,趙云怎么沒有封地?
趙云與劉備的關系確實不錯,但是趙云曾經辦過三件錯事,讓劉備對他不放心,或者說劉備認為趙云沒有擔任封疆大吏的能力。
第一件事便是當初在長坂坡上,趙云單騎救主,這件事他就做錯了。
在《三國志》中,趙云只是單騎救主,并沒有七進七出,因此并不能顯得趙云多厲害。
但是這里確實顯得趙云很是忠心。
不過,阿斗母子真的是被無意間落下了嗎?
當時劉備等人的狀況十分危急,曹操五萬大軍在后面追他們,劉備必須得想辦法脫身。
劉備心想:只要讓曹軍得到他們想要的,曹軍是不是就不會再追了?但是曹軍想要的只有劉備,或者是說劉備的把柄。
當時阿斗母子并非無意間落在那里,而是劉備故意將他們留在那里的,目的就是阻攔曹軍的追擊。
曹軍也是會累的,劉備他們拼了命地跑,曹軍也得拼了命地追。
如果給曹軍點甜頭,興許曹軍就不會再追了,于是劉備便將自己的家眷丟下,希望曹軍能就此收住。
在亂軍之中丟掉家眷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劉備使用此計也不會有人指責他,畢竟是在戰(zhàn)場上,劉備想保也保不住。
但是他們跑了一會兒,趙云不見了,過了一會兒,趙云抱著阿斗回來了。
劉備這個氣啊,氣得他恨不得現在就把這孩子摔死,但是摔了之后又反應過來,這么做肯定會壞了自己的名聲。
于是他又裝成心疼趙云的樣子,讓別人以為自己是因為擔心趙云才要摔阿斗。
劉備表演完之后,曹軍又追過來,盡管他們已經俘虜了劉備的兩個女兒,但是沒有抓到重量級的人物,他們也不好回去交差,因此還得繼續(xù)追。
幸好張飛已經去那邊斷后了,而且張飛成功嚇退了曹軍,劉備這才逃過一劫。
這便是趙云做的第一件不合劉備心意的事,只不過趙云根本沒有察覺此事。
后來劉備與孫權聯(lián)手,擊敗了曹操,孫權還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
但是這個妹妹不過是一個誘餌,是孫權安排到劉備身邊的一個奸細,劉備也從來沒有相信過她。
因此劉備派趙云當阿斗的護衛(wèi),也是為了盯著孫小妹。
當孫小妹以母親的名義要帶阿斗回江東時,趙云卻沒有攔住,如果不是后來張飛趕來,阿斗就被人帶走了。
雖然從長遠來看是件好事,但是在當時,劉備正忙著處理益州的事,如果他后院再起火,必然會讓劉備急中生亂。
劉備讓趙云保護他們,趙云卻因為太過單純,險些釀成大禍,這便是劉備不信任趙云的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發(fā)生在后來,劉備稱帝之后,發(fā)誓要給兩位兄弟報仇,于是便打算出兵進攻東吳。當時有兩個人不建議他這樣做,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趙云。
但是諸葛亮比較聰明,他雖然不建議劉備出兵,但是他并不說。
誰都知道關羽、張飛與劉備的關系,劉備如果連關羽和張飛的仇都不報,人們肯定是要看不起他的,但如果他真的去找東吳報仇,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就會受到影響。
劉備什么都知道,但是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選擇哪一個,就看劉備的了。
最終劉備還是選擇了自己的兄弟,放棄了江山,諸葛亮也沒說什么,只是做好了善后工作。
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趙云站出來想阻攔劉備,他讓劉備以大業(yè)為重。
雖然劉備當時沒有說什么,但是他心里肯定是十分生氣的。
他們幾人一直拿趙云當兄弟,可趙云現在卻說這種話,真是寒了劉備的心。如果張飛沒死的話,他估計要上來懟趙云了。
雖然趙云說的是忠言,也確實該有人說起這件事,但是唯獨趙云不該說。
趙云不比別人,他是跟著劉備三人一起闖過來的,是與劉備等人感情最深的人。
就連諸葛亮都知道這時候不該勸,趙云卻出來勸,劉備肯定會覺得趙云這個人不行,簡直是養(yǎng)不熟的白眼狼啊。
長坂坡救主、江邊攔主母、朝上諫出征,這便是趙云做錯的三件事,這三件事讓劉備覺得,趙云還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盡管趙云當保鏢當得挺好,但是他卻無法掌管一座城,因此劉備一直沒有重用趙云。
其實諸葛亮也沒有重用趙云,他只不過是把趙云當作一把利劍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